2021年10月22日,郑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郑州师范学院新近推出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1)》正式发布。
这部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由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与国内3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联袂创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前沿,以“双循环格局下的特大型城市建设”为主题,客观规范地评估了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特大、超大型城市建设的现状水平和成长性态势。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以及部分典型中心城市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探索与实践。集中反映了上述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前瞻性探讨了这些城市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研究探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问题,是蓝皮书创研以来持续彰显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今年蓝皮书的突出亮点。皮书通过持续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和成长性指数的跟踪与测度,分析出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与成长性排序,结果显示:北京建设指数仍稳居第一位,上海排在第二位,广州排第三位,重庆、成都和西安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郑州则排在第七位,天津紧随其后排在第八位,武汉则由于疫情影响滑落至尾末。从成长性指数来看,之前位于第二梯队的成都和重庆由于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位列前两席;处于第一梯队的广州,排名第三;处于第三梯队的郑州则排名第四;天津、上海、西安、北京、武汉分列其他位次。总体来看,处于第三梯队的郑州多数指标与前两个梯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郑州同靠前城市之间的差距均有一定程度的缩小,说明郑州的城市发展步伐处于加快状态。
同时皮书中指出,郑州科技创新成长性指数大幅提升。近年来,郑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较为显著成效。根据年度测度结果的横向比较,郑州科技创新功能在国家中心城市队伍中处于靠后位置,但排名在稳步提升,2019和2020年两年均越过谷底,提升进位。在科技创新功能成长性上,2020年,郑州跃居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位。其中,科研要素投入和创新资源的增加有力促进了郑州科创功能的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
据了解,这已经是郑州师范学院创研发布的第四部智库作品,本系列皮书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有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已经在智库类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郑州师范学院校长孙先科表示,郑州师院作为市属高校,致力于通过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这个智库平台,在蓝皮书创研出版、国家中心城市高层论坛举办等方面,优化选题,聚焦郑州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深度理论阐释,开展前瞻性研究,为郑州市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作出积极的贡献。
郑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蒋丽珠也为大家介绍了郑州师范学院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详细情况。她表示,郑州师范学院以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为代表的智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影响。在省教育厅品牌智库评选中,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成为全省高校第一批品牌智库之一,也被省社科联批准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同时,研究院与全国30多个研究机构合作,招聘和引进人才,组成了专业研究队伍。此外,郑州市开展的十四五专项研究,也委托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承担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新路径研究、黄河战略的郑州实践及任务等课题研究。
同时,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喻新安也对皮书中关于郑州这部分做了纲领性讲解。皮书在城市篇中,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数字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城市枢纽功能稳步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功能持续强化、城市吸引力不断释放、区域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等6个方面,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效作了较系统的呈现。在此基础上,皮书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态势作了系统研判分析,揭示了2020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特点,并对郑州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提质进位,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了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对策建议。此外,皮书还在案例篇和探索篇中,分别就郑州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推进郑州“四路协同”以及郑州后发赶超等问题,作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诸多可资参考的咨询建议。
最后,孙先科校长表示,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相关发展问题的关注,持续的研究郑州、服务郑州,为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努力发挥好智库的专业性作用!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