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大杏因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仰韶大杏主产地位于渑池县东南丘陵腹地,海拔300~70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约690毫米,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褐粘土土壤,中性偏酸,非常适合大杏的生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仰韶大杏的独特品质,其特点是:果实大,单果均重70克,最大果重130克;果皮和果肉橙黄色,阳面有红晕;肉质细韧,致密,纤维少,汁液丰富,酸甜可口,香气浓,离核,苦仁;既适宜鲜食,又可加工成糖水杏、杏浆、杏脯。据检测,仰韶大杏含糖8.59%、可滴定酸1.46%、可溶性固形物14.6%,维生素C11.87mg/100g、钙93.4mg/kg、锌1.33mg/kg,经常食用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祛痰之功效。此外,杏果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和降压的作用,能有效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果肉和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也称维生素B17)又有延缓衰老之功效。所以称得上是保健水果中的佳品
仰韶大杏,生长于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的名优果品,栽培历史悠久,影响甚广。相传战国末年,秦王与赵王在渑池会盟时,秦王本不打算把和氏璧给蔺相如,因秦王正品尝鲜杏、吃的出神,蔺相如一句“璧有瑕”秦王顺手把和氏璧给了蔺相如,秦统一六国后一直到汉、唐仰,韶大杏都作为贡品年年供奉皇宫。现如今,在仰韶大杏的主产区渑池县李家村仍然生长着300余棵逾百年树龄的老杏树,根繁叶茂、果实累累。新时期,仰韶大杏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品,1985年三门峡市与日本北上市结为友好城市后,作为友好使者,仰韶大杏苗木漂洋过海连续4年输向日本,日本果树专家小林良次、岩崎三郎也多次到渑池考察仰韶大杏的生产情况,自此仰韶大杏享誉海内外。1985年在全省32个大杏品种鉴评中,仰韶大杏获得第一。1990年在西湖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仰韶大杏罐头被评为银奖。1997年仰韶大杏的主产地被农业部命名为“仰韶大杏基地”, 2008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仰韶大杏种植已达4万亩,年产大杏100万公斤。每到杏花盛开的季节都能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赏花,渑池县政府也成功举办了8届杏花节;每至杏熟季节,县域城乡(镇)果品市场成了大杏的王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仰韶大杏”的鲜果及其加工制品礼盒摆满街头,消费“仰韶大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