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景区:文化铸魂 绿色培根 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河南
河南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黄河小浪底景区:文化铸魂 绿色培根 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新时代,黄河小浪底景区正以崭新的姿态,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新使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发展,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作为黄河小浪底景区建设的主导者、推动者,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奋力谱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河南篇章”。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河南省洛阳、济源两地交界,扼守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控制着92%的黄河总流域面积,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也是传统治黄走向现代治黄、科技治黄的里程碑。作为黄河中下游最大的调节水库,洪峰迭起、威胁下游安全时,小浪底落下闸门,削峰蓄洪,于是波小浪低,大河安澜;流域大旱、河道面临断流时,小浪底轻舒羽翼,提闸放水,于是千里河床欢声四溢,河流生命再起高潮。

万里黄河,纳百川浩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黄河宁、天下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小浪底不仅保障着母亲河的岁岁安澜,也为沿线土地年年丰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关键性作用。

碧水蓝天的黄河新安段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碧水蓝天的黄河新安段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黄河小浪底景区以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为依托,兼具黄河文化之重和自然生态之美,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厅、大坝、工程纪念广场、工程文化广场、出水口等景点。黄河小浪底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之美誉。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景区已成为集水利功能、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先后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水利部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文化铸魂 传承弘扬黄河文脉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蕴含着无尽的宝藏。黄河小浪底景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让黄河故事“活”起来、“热”起来。

黄河周边地区拥有众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如古老的村落、寺庙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文化遗迹就像散落在黄河岸边的珍珠,每一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黄河小浪底景区巧妙串联周边人文景观,精心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组织非遗演出活动。

黄河段的新安县鹰嘴山景区 赵树岭 摄

黄河段的新安县鹰嘴山景区 赵树岭 摄

当游客踏入这片充满文化韵味的土地,舞狮那激昂的鼓点与灵动的身姿首先映入眼帘,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热血沸腾的世界,感受着传统技艺的震撼与活力;二鬼摔跤那诙谐幽默的表演,让游客在捧腹大笑中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鲜活与灵动;河洛大鼓那醇厚悠长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游客心间,让他们沉浸在古老的故事与情感之中,感悟着岁月的沉淀与传承;打铁花绽放的绚烂火花,仿佛是夜空的繁星坠落,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让他们深知这非遗技艺背后的艰辛与坚守;剪纸那细腻的线条与灵动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让游客在指尖的触摸中感受着非遗的细腻与精巧;面塑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同一个个小精灵,让游客在惊叹之余,也对传承人的巧夺天工之技赞叹不已。这些非遗项目,犹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游客通往历史与文化的大门,让游客在溯源之旅中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浪底景区将“愚公精神”和以“留庄英雄民兵营”“杜八联抗敌自卫团”为代表的红色基因融入小浪底精神文化建设,重塑多维文化空间。“愚公精神”体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在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留庄英雄民兵营”和“杜八联抗敌自卫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人心。黄河小浪底景区通过建设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等方式,将这些红色基因融入景区的文化内涵之中,游客在游览景区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黄河小浪底景区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到这里研学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来,小浪底景区积极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作,学生们了解到古代水利智慧在现代的延续与创新,领略到黄河流域人民在长期与水患斗争中所形成的坚韧精神和独特文化。具有黄河文化元素的黄河诗词、黄河传说、黄河民俗等融入其中,学生在研学中深刻感悟黄河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黄河文化在研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传奇的黄河西滩岛 邓国晖 摄

传奇的黄河西滩岛 邓国晖 摄

弘扬发展,让黄河故事“活”起来、“热”起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河小浪底景区纵向串联黛眉山、万山湖、西霞院、黄河湿地等自然景观,打造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横向串联二里头遗址、龙马负图寺等人文景观,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黄河小浪底景区通过举办“首届黄河小浪底钢琴音乐节”,74台钢琴、74名少年,演奏的《保卫黄河》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奏响了一曲黄河文化古今交融、黄河故事生生不息的“黄河大合唱”交响曲。

绿色培根 夯实生态之基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小浪底水利枢纽独特强大的调水调沙功能,不仅将上下游近百公里的河道变成了真正的清水黄河,还自然衍生出环境优美、生态链完整的黄河湿地。目前,小浪底工程绿化种植养护面积达9847亩,宜绿化区域绿化率达97.12%,共计有各种植物189种,苗木550多万株,草坪植被2000多亩。

新安县荆紫仙山鸟瞰黄河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新安县荆紫仙山鸟瞰黄河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近年来,黄河小浪底景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珍爱黄河湿地,爱护鸟类家园”为主题,每年持续举办“小浪底观瀑节”“黄河湿地观鸟节”等节事活动,通过开展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的系列宣传,实现了生态和旅游的共融共赢,黄河湿地已经成为水鸟翔集的网红打卡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洞啸九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洞啸九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每年汛期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举办“中国小浪底观瀑季”活动,黄河激流从坝上喷涌而出,惊涛拍岸,宛如“黄龙”出洞,大浪滔天,巨瀑飞泻,生动呈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观,由此应运而生的“中原看海”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一览风采,黄河小浪底景区成为游客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小浪底借助观瀑的有利时机,精选历史文化景区、非遗美食品尝、休闲采摘等项目,使游客沉浸式感受河图洛书、伏羲画卦的文化内涵。

在黄河小浪底景区举办的“银杏华裳青春孟津”汉服婚礼秀暨露营围炉雅集活动中,古典汉服婚礼秀、创意童趣银杏手作、青春露营围炉活动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出别样的大河风光。

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成为最美“网红公路”,不少游客沿着“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收获了一路美景和好心情,黄河岸边成了热门打卡地。

2024年4月在“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举办的“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新安站)”以骑游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全国骑行爱好者齐聚黄河岸边,畅游青山绿水中的黄河生态画廊。10月1日举办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首届机车潮玩嘉年华(洛阳·新安)活动,通过机车游、露营、音乐节等时尚元素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既弘扬了黄河文化,又丰富了“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的活动内涵。“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沿黄的市、县及乡镇,依托黄河沿线位置优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打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公路旅游廊道。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彩旅游道路上,村民走向富裕,乡村走向振兴,使“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成为推动沿黄县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不断叫响。

黄河小浪底大坝 马贵安 摄

黄河小浪底大坝 马贵安 摄

黄河小浪底景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正是小浪底水利工程所贯彻落实的发展方针,把黄河建设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景美惠民的幸福河。

多措并举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小浪底旅游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将黄河小浪底列为重点打造的三大文化旅游片区之首。景区发挥旅游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旅融合”。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引流招客,为周边乡镇增添市场活力;利用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种植,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如草莓、核桃、葡萄、石榴等农业观光项目和休闲农业采摘园,连线成片实现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促共融,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雄鹰展翅守卫黄河安澜 赵树岭摄

雄鹰展翅守卫黄河安澜 赵树岭摄

景区依托工程文化主品牌,打造多业态发展格局。先后举办了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美利达杯山地车挑战赛、小浪底轮滑节、横渡小浪底游泳公开赛等,叫响小浪底体育休闲品牌;举办黄河鲤鱼美食节暨民间传统宴席大赛、中原餐饮博览会、特色小吃网络评选等,提升了“黄河鲤鱼”地理标志的地位;开发出黄河澄泥砚、黄河石头画等文创商品,补充完善景区文旅产品架构体系。品牌驱动,多元发力,提档升级,走好品牌建设之路,黄河小浪底景区逐渐探索出一条以水利景观为中心,各业态协调统一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

科技赋能,走好智慧发展之路。景区建立线上售票系统和分销渠道,景区二维码具备预约购票、导游导览、线路查询、语音讲解、360度全景、旅游投诉等功能;景区安保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旅游高峰期车流预警和游客集散管理。目前正在优化升级的景区“一码游”智慧平台、小浪底数字展览馆等,将进一步助力小浪底旅游“云上”发展。科技的加持,让文化和旅游变得更加智慧便捷。近年来,景区在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质量,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文旅服务智能化、体验互动化、管理数字化为目标,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为小浪底旅游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黄河栖霞湖群鸟飞翔 邓国晖 摄

黄河栖霞湖群鸟飞翔 邓国晖 摄

景区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高效顺畅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黄河小浪底景区各方凝聚共识,把目光聚焦到发展上,握指成拳,共治共享,建立“多方联动、行业管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综合市场监管体制。一方面,建立了两岸文化旅游执法联合机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异地执法难题。另一方面,将旅游投诉热线与“12345”市长热线并轨,旅游投诉问题直接转办相应职能部门,提高了旅游投诉整体接处率,黄河小浪底景区在管理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黄河小浪底景区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其发展变迁,正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典型写照。

新安县鹰嘴山景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新安县鹰嘴山景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 供图

黄河小浪底景区在文化传承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融入红色基因,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之旅,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生态保护方面,景区的水库调度、河道治理等一系列水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为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范例。黄河小浪底景区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带动就业,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承担着重要政治责任。

未来,黄河小浪底景区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智慧旅游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追求更高的目标,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黄河流域的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福祉。

展望未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将继续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推动黄河小浪底景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深入挖掘和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将黄河小浪底景区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讲述黄河故事的“河南旅游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优化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等方式,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黄河岸边的济源南山森林旅游公路 邓国晖 摄

黄河岸边的济源南山森林旅游公路 邓国晖 摄

我们相信,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的推动下,黄河小浪底景区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黄河小浪底景区在新时代的辉煌征程中,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