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致敬“夜空中最亮的星”
河南
河南 > 地市 > 郑州 > 正文

用画笔致敬“夜空中最亮的星”

原标题:用画笔致敬“夜空中最亮的星”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艺术家马刚精心创作了20幅中国航天员肖像,其中就有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的陈冬这两位“郑州老乡”,以及出生于河南杞县的航天员江新林。为何创作“致敬中国航天英雄、航天员”系列人物肖像,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对马刚进行了采访。

20年飞天梦圆 见证中国奇迹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2003年至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完成了“神五”到“神十七”的发射任务,更创造了“发发成功,次次圆满”的记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飞天梦圆,其艰辛、其成就,深深震撼了马刚的心田。

“20年里,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深入太空勇敢探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是我心中最亮的‘星’。”马刚表示,作为一名画家,他也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用作品来传播英雄的精神品格,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多正能量。

为此,马刚早早就给自己“布置”了任务:在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推出“致敬”系列作品——20位中国航天英雄、航天员的艺术肖像。在马刚的笔下,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三次“飞天”的聂海胜、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四次登上太空的景海鹏、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郑州小伙陈冬等,乘着炭笔、色粉、铅笔、素描、油画等融合的艺术形式跃上画布,小处写真、大处写意的手法,令观众在与航天员“面对面”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30载上下求索 恪守艺无止境

从1991年走出校门开始算起,马刚已经在绘画的道路上上下求索30余载。1996年,28岁的马刚受邀赴美国旧金山举办个人油画展,对当时只有28岁的马刚来说,世界的舞台如此广阔又临近,洛杉矶、蒙特瑞、波特兰、纽约、波士顿……一路巡展下来,马刚的创作在市场与观众的双重打磨下,迈出的步伐愈发沉稳。

经历了初出茅庐时如饥似渴的吸纳、学习,“横冲直撞”式的探索创新,马刚的艺术创作风格逐渐稳定,故乡的“冬景”与“致敬”各行业领军人物,成为马刚艺术创作的标志性主题。

“艺术风格可以逐步形成,但艺术的创作永无止境。”走过数十年艺术探索之路,马刚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的人物肖像画受学院派影响,具有超强的写实风格,而绘画语言具象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写实,把人物的神韵刻画得淋漓极致——即使获得了各界观众的高度评价,马刚仍未停止向前的脚步,多年来坚持用一次次画展来总结、提升自己,每次画展的举办,既是对之前创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观众交出的一份答卷。

近些年,马刚交出的成绩单越来越亮眼:2017年8月,“紫荆绽放——马刚画笔下的香港风云人物展”在河南省文化馆举行;同年12月,“紫荆绽放‘庆回归·迎新年’马刚画笔下的香港风云人物油画作品展”在香港举行;2019年8月,“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在北京新闻大厦展出;同年10月,“致敬:中国脊梁 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2021年5月,《百年辉煌》——马刚画笔下的100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马刚首开河南油画家走进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之先河,成就了河南画家连续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举办展览的美谈;画展作品礼赞英雄和先贤、礼赞祖国和人民、礼赞时代和生活,无不见证着马刚用时间和心血凝聚成的艺术贡献。观众纷纷称赞:“马刚先生是一个满怀理想,具有家国情怀的画家。”

紧跟时代旋律 勇担艺术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艺创作时指出:“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身处当下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马刚的创作有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而他一面向“内”自我观照,锁定“冬景”系列;一边向“外”发散,坚持“致敬”系列。一内一外、一人一物,马刚在艺术世界里驰骋得“从心所欲”:“‘冬景’系列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致敬’系列则更多的是我作为艺术工作者,被各界先进人物所感染鼓舞,从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行动。”

在这样的使命鞭策下,马刚总是格外忙碌,创作的“致敬”系列对象有杰出科学家、卓越共产党员、航天英雄等,马刚笔墨紧跟时代旋律,为他们一一绘制肖像,并根据不同人物的精神、气质而采用不同手法创作,比照片更生动、更传神、更艺术地体现了人物的面貌特征及精神风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评价马刚的作品说:“马刚的肖像绘画,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另一特点就是追求写实传神兼备,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总是那样栩栩如生。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充分运用多种绘画技法,对每一幅人物画的重要细节进行恰到好处的虚实处理,力求深刻反映人物的个人特质和精神风貌。”

一幅素描肖像画之所以充满魅力,除了客观对象生动感人外,还要艺术家具有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术史学者易英这样评价马刚的作品:“从马刚素描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常用不同底色的、带有不同纹路的纸做试验,画出了各种形式的不同效果,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淡彩、有德国荷尔拜因的简约。他的素描风格不是单一而是多样化去处理,作品中有精细刻画的、有写意的,还有带张力粗放的,都显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纯熟的技巧以及他的素描深厚功底。”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给了我丰富的创作资源,让我有机会用作品致敬伟大的时代。”谈到自己的创作计划,马刚依然坚毅而沉稳,“我将一直创作下去,用作品回报观众、回报社会!”

来源:郑州日报 记者 左丽慧 (画家马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