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鲁山:数字公益带来改变 慈善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河南鲁山:数字公益带来改变 慈善助力乡村振兴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东麓,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原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脱贫。县域总面积2409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山区大县、生态大县、农业大县。

鲁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平民圣人墨子、百工圣祖鲁班、造字鼻祖仓颉、抗金名将牛皋、文韬武略元结就诞生在这里。春秋著名思想家墨子生长于此,其兼爱思想世代相传,孕育了鲁山人从善尚贤的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追求,使鲁山县彰显友爱互助、乡风文明的独有魅力。数字公益的发展交融,使此地蕴于邻里的广泛社会慈爱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上焕发异彩、灼灼其华。“一元起捐、志愿服务、村设慈善员、难处就近扶”的做法垒于村舍、享在民间。

2019年至今,鲁山县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参与网络募捐累计公众筹款6974.13万元,占全县募集慈善资金总额的62.65%,累计参与人次85.4万,去重人数30.19万人。在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和“99公益日”活动,全县筹款50万元以上的乡镇有13个;筹款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33个;筹款1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419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5.50%。筹募资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体,重点聚焦产业帮扶、扶弱济困、儿童关爱、五社联动、急难救助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慈善项目,在促进共同富裕、建设和美乡村等方面积极贡献了厚重的慈善力量。

用好群众创造,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各方“参与的了”。2019年,鲁山县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了更好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该县磙子营乡磙子营村根据群众呼声,提出每人每月捐一元卫生费,用于村居环境整治,使该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引起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关注,呼吁借鉴这一经验做法。磙子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对这一做法完善提升,并在有条件的高庄、洼陈、孙街、码头赵等村推广。鲁山县慈善协会结合磙子营乡经验做法,以党建为统领,在全县倡导推广“一元捐、一日捐、一起捐”。

以一元钱的小额捐赠为标志,以自愿参与为前提,集涓涓细流为滔滔爱河。在农村社区倡导村民群众“一元捐”。降低参与门槛,包括脱贫户、监测户在内的每位村民捐得起、都能捐。观音寺乡养蜂女石盈盈连续九年日捐一元;梁洼镇群众李欣连续八年月捐百元。在机关单位倡导公职人员“一日捐”。捐出一天工资,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全社会倡导“一起捐”。通过农村社区、机关单位的积极募捐,带动乡贤、企业和社会各界“一起捐”。企业家通过捐款形式奉献爱心,担当社会责任,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进行大额捐款。伟业路桥公司连续多年捐赠一万元用于光彩助学。乡贤知名人士的捐款对带动全民捐的作用明显。马楼乡沙庄村李松博士捐赠10万元,带动全村群众增加捐款1.78万元,村委会使用善款修建游园广场,受到全体村民群众一致好评。

实际工作中,重点是围绕“三类人群”“三个突出”拓宽募集渠道:针对爱心企业及在外知名人士,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爱心群众,联合工商联倡导知名人士及企业主动参与,突出“一起捐”;联合总工会倡议干部带头响应,突出“一日捐”;联合文明办等机构提倡广大群众奉献爱心,降低参与门槛,实现全民联动,突出“一元捐”。“三个突出”全面深入激活各方慈善要素,激发慈善活力,带动全民公益,推动多元主体自愿、自觉、自发参与共同富裕实践,形成能捐、愿捐、爱捐的全民慈善氛围,营造爱心善举在山城大地蔚然成风的良好格局。

健全完善机制,建立有效模式,确保全民慈善“推广的开”。鲁山县慈善协会立足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建立推广“六个一”工作法。即在乡镇建立一个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一个慈善工作站,一个慈善宣传阵地,在村(社区)确定一名公益人(慈善联络员)、一个乡村振兴公益项目、一套村级救助帮扶对象档案,推动慈善全面向乡镇、村组延伸,有效扩大慈善工作面。目前,全县已有村级慈善联络员555个、乡级工作站27个,形成了“县有会、乡有站、村有员”的慈善工作网络和组织体系。同时成立“红扇子”志愿服务总队,各乡镇建立分队、各村(社区)建立小队,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活动穿梭在乡俚村巷,宣扬慈善文化,浓化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通过志愿服务让慈善的火炬广泛传传递,逐步健全了有热心、有爱心、会操心的慈善队伍,形成了“党委政府引导、慈善机构实施、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的慈善发展格局,构建了“人人为慈善、慈善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和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以感情慈善为主线、以项目慈善为依托、以网络慈善为主体的发展新路。

加强组织引导,搭建有效载体,确保资金“利用的好”。鲁山县慈善协会立足实际,科学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不仅要能筹款,更重要的是确保慈善资金用得好、效益发挥好,通过阳光执行、信息公开、宣传报道等形式弘扬慈善文化、提升慈善公信力、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供稿:鲁山县慈善协会辛晓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