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商丘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

自动播放

人物名片:李俊华,女,在商丘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工作,2018年1月15日任职民安街道办事处李大夫庄村第一书记。

商丘市示范区社会事务局驻民安街道李大夫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

商丘市示范区社会事务局驻民安街道李大夫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

“我这段时间没来了,今天围着村庄转转,终于见到了成效,核桃树上仅剩的一个核桃让我摘下来了,我要把它收藏起来留作纪念。”说这话的是商丘市示范区扶贫办主任张新华。一个青皮核桃在他五指间翻来覆去,托在手掌心视如珍宝。

说起核桃的故事源于一个人的脱贫攻坚,她就是李大夫庄村第一书记李俊华。

李大夫庄村原属虞城县古王集乡管辖,是国家级贫困村。2017年5月20日划转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代管,9月份划归民安办事处管辖,李大夫庄村位于民安办事处东北部,310国道北侧。距离310国道4公里,有汉民和回民两个民族组成,下辖8个自然村,3200亩耕地,全村910户2836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5人。

李俊华介绍李大夫庄村的村史

李俊华介绍李大夫庄村的村史

据传,明朝中期,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本草纲目中医药经典编著者李时珍在修订中草药理时,亲自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在途经豫东平原时,正值黄河决口发生了严重的水灾,乡亲们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哭声,洪水过后,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现堌堆坡村一带疫情严重,李时珍目睹惨状,心如刀绞,便免费为乡亲们救治,把很多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世居此处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村命名为李大夫庄村。

生长在农村人可能都还清晰地记得过去农村的模样,砖瓦房和茅草房错落有致,村头大小不一的麦秸垛,雨后道路坑坑洼洼,车轮、脚印在村头的道路上,形成一幅人工印章。这也是曾经李大夫庄村的面貌。而如今的李大夫庄村河水清澈,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户户通,傍晚的乡村在路灯照耀下形成一幅美丽画卷,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回荡文化广场。2018年底,李大夫庄村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贫困村出列。这一切离不开李俊华的带领帮扶。

李俊华,一头短发,一身黑色西装短袖端庄大方,谈吐间透露着豪爽干练。在城里工作生活习惯了的她能吃住在村,谈何容易。她智慧,有头脑,对待扶贫工作认真严谨,既能驾驭落实不同措施,又能处理好扶贫中的各种挫折。提起驻村初期的感受,李俊华笑着说,“当初立下铮铮誓言我做了这个驻村书记,我就要好好地去干。下定决心采取系列措施帮扶百姓脱贫致富,当初是满怀豪情,干起来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没有退路,在扶贫的道路上只能勇往直前。”

介绍村蔬菜产业发展

介绍村蔬菜产业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在示范区事务局领导的大力协调下,2018年,李大夫庄村修建了15公里的村内、村外道路,附近的8个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全村900余户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全村8个自然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危房改造,标准化村室、卫生室,实现网络全覆盖,为广大村民网上购物、网络宣传农产品、推销农产品、查询学习科学技术提供了平台;确保村民出行、用电、住房、就医、网络交易等便利。并攻坚治理环境发展产业作为全村的“三大战役”,对污水横流、废旧坑塘治理、部分死角脏、乱、差进行彻底整治。通过“六改一增”解决改善了贫困户家中缺少必备生活用品的困难和居住环境;李大夫庄村内坑塘升级改造,改变了原坑塘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的现状,为李大夫庄村及附近村民的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去处。为整村经济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成了每小时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经济投入提供了造血功能,所产生的效益用于全村的公益性岗位、基础设施维护、村级临时救助。

要脱贫就得转思路,想要富还得靠技术。李俊华根据黄河故道的特殊地理环境,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她带队前往夏邑县参观学习“8424品牌西瓜”大棚种植技术,带领村民成功建成了70座西瓜大棚;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成份,种植药材130多亩,利用废旧田地,房前屋后组织村民种植了3万多棵的优质薄皮核桃,组织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7户贫困户靠技术脱贫致富。

采取培养致富能手,用先富带动后富。2018年正月初九,李大夫庄村支部书记黄建胜流转土地30亩,带头建起了草莓大棚。他说:“村里要发展,就要搞特色农业。没人带头就没人敢干。我和村民一样都没有干过。但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大河农场种植的特色草莓口感细腻酸甜,当年就见到了效益。2019年,大河农场又流转土地160亩,发展8424西瓜种植。现在大河农场的西瓜供不应求,来自商丘周边单县、夏邑县及湖北、上海、天津等地客商都在村里地头排起了长队。当地村民可以得到比以往自己种地更高的收益,并且还可以到草莓棚、西瓜地、药材地打工,一年四季有活干,这也为当地村民创益增收提供了保障。

李俊华在仓颉墓介绍仓颉历史背景

李俊华在仓颉墓介绍仓颉历史背景

李俊华经过反复思考推敲,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量,利用黄河故道的地理优势种植核桃。但村民只有种小麦、玉米、大豆的经验,没有改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种模式,都不支持对李俊华。李俊华通过多次协调资金给村里买了30000棵核桃树鼓励村民在废旧田地、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采取谁家的核桃树受损谁自己花钱补种的方式,这样一来村民都争先恐后地保护好每一棵核桃树。历经两年的成长,村民看到了丰收,也是看到了希望,更是对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现在全村56户146人贫困,剩余4户13人因大病未脱贫,进行国家兜底帮扶。

李俊华根据李大夫庄村的情况因户因人开展措施,在扶贫中采取开发公益岗位、劳务补助、产业奖补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项目建设,鼓励多劳多得、勤劳致富;要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解决贫困群众的底线需求和绝对贫困问题,避免群众相互攀比,防止产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

李俊华看望葛怀杰妻子王丽

李俊华看望葛怀杰妻子王丽

在政策落实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李俊华遍访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享受到残疾补贴,每位低保、五保人员和残疾人都做到资金拨付到位。为所有低保、五保、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及时免费办理更换过期的证件;医疗扶贫政策方面做宣传到位,针对所有贫困户患有慢性病人员免费进行鉴定并发放慢性病卡;并多次协调医院著名专家到李大夫庄村免费义诊,为贫困户和村民提供了医疗方面最大地便利;教育扶贫做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享受到了教育补助资金;公益性岗位方面为贫困户协调到华景公司公益性岗位、办事处公益性岗位。

村民葛怀杰一家,其妻子王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俗称白血病,需要高昂的费用来治疗。李俊华了解情况后,给他们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以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并给其在郑州工商学院的儿子办理了助学金。李俊华看望王丽时,她正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坐着。王丽说:“一个多星期没晒太阳了,重活我不能干,只能做做家务。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好,扶贫干部做得好,李书记还给俺家孩子办了教育扶贫金,圆了孩子的大学梦,非常感谢李书记。”

李大夫庄村道路改造前

李大夫庄村道路改造前

47岁的杨海建家同样享受着国家的政策,其妻子刘静患有宫颈癌,两个儿子成家一个,其中一个名叫杨敬森,患肢体残疾。李俊华给刘海建协调了公益岗位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有850元的收入。带贫资金每年1800元,另外给予办理低保一个,一家三口还享受医疗、养老保险。

脱贫户张高生,曾怕赔钱只养了五、六只羊。他说:“从李书记一来,帮扶我学习养殖技术,原来养五、六只,现在养20多只,一年能多收入2万多块钱。认识她的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一位好书记。”

自2018年李俊华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举办了第一届“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又在2019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五好家庭”评选,共评选出了20多名“五好家庭”、“好婆婆”和“好儿媳”,既宣传了传统孝道,又宣扬了精神文明建设,使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李大夫庄村道路改造后 实现美丽乡村

李大夫庄村道路改造后 实现美丽乡村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李俊华联系多家医院为村里的孤寡老人、低保户和贫困户免费体检、送药。在做好驻村抗疫防控工作的同时,她主动向局领导申请到疫情防控指挥部协助工作。谈到遇到疫情还要驻村,你怕不怕这一问题,她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冲在一线,在关键的时候我决不能退缩。”

为人妻的李俊华不仅是李大夫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她也是一位母亲,又是双方年迈父母的女儿、儿媳。李俊华婆家公公瘫痪在床,儿子面临高考,家里的一切责任都扔给了丈夫一个人,既要照顾双方父母又要照顾到自己的小家,还要教育陪伴孩子,李俊华丈夫为了能带动群众过上小康生活选择默默支持。

2016年,李俊华荣获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荣获“五一”劳动先进工作者;2019年5月,李俊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誉的背后是李俊华两年来夜以继日的付出,正如她的人生格言:“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

她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到:“今天参加了全省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高的政治荣誉,既是对我们示范区社会事务局驻民安街道李大夫庄村工作队和我本人帮扶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

一个昔日偏僻、贫穷的李大夫庄村在李俊华的带领下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了下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她准备扩大核桃种植面积、鱼塘景观改造,利用仓颉文化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

后记:李俊华做事既有男人的风范,又有女人的细致。她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聚民心,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整村奔小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文:张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