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受追捧的"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都是她的"粉丝"。

她是一位"抠门"的医生,一顿饭两个包子,一件掉色的过冬红棉袄一穿就是10多年。却也是郑州市最年长的志愿者,每年捐赠1万元,捐建"希望书屋",至今已经捐了7万元,建成50多个"希望书屋"。

她是一个"不合潮流"的医生,热衷于开"小处方",她的用药准则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她就是98岁坚持每天坐诊的郑州"医生奶奶"胡佩兰,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98岁医生奶奶胡佩兰感动中国 刘洋所在集体获特别奖

98岁坚持每天坐诊的郑州"医生奶奶"胡佩兰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老人生前参加了颁奖典礼的录制。录制现场,主持人白岩松采访了胡佩兰老人。交谈中,胡佩兰真挚地表达了"医生一定要有医德"、"医生不要想着挣钱,要为群众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执着信念。发自内心的朴素言语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颁奖现场掌声不断。【详细】

 

胡佩兰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白岩松对话胡佩兰

在记者陪同胡佩兰老人北京领奖期间,她的四儿子李如一介绍,母亲从河南大学毕业后,辗转到豫西南从事相应工作,解放后曾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过1年多,期间获劳模称号,1951年曾在天安门上观礼国庆阅兵,并且接受过周总理的宴请。

"后来证件丢了,查也查不出来,我母亲就没和外人说过此事。"李如一说,这期间因政策原因,胡佩兰的铁道部劳模称号变成了河南省劳模称号,此后胡佩兰就一直享受着省劳模的相应待遇。【详细】

白岩松:你这么长寿还能工作,秘密是啥啊?

胡佩兰:情感投入。

白岩松:你最怕啥?

胡佩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国家要钱。

白岩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胡佩兰:我最高兴的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而来,高高兴兴地走。 

白岩松:你觉得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啊?

胡佩兰: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详细】

 
工作中的胡佩兰
 

作为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的高材生,胡佩兰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了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超过6万,救过的患者无数。   70岁时,胡佩兰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休,但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的病人。从1993年起,胡佩兰在一家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坐诊了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老人的"生活经": 三忘与三不忘

"人要有'三忘',忘年、忘病、忘愁,也要'三不忘',不忘老人,不忘孤儿,不忘穷人,钱是人民给的,我是在旧社会毕业,在新社会学的技术,能为新社会的人们做点儿事情,我很开心。"胡佩兰说。

这位近百岁的老人,说起自己的愿望却一点儿不"老"不"俗",她说,"过平安的日子,社会和谐,大家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详细】

 
 

胡佩兰开药方很少超百元 称当医生不能老想发财

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在当选2013"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接受颁奖时吐露心声: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办医院不能总想着"钱钱钱"。

不管病人再多,不看完胡佩兰绝不下班。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这种医德医风通过胡佩兰的言传身教,传给了学生,传给了儿孙。【详细】

 

结束看诊,她会顺手拿起一张小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一名患者说:"胡主任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她医术好,看病仔细,从不乱开药。"【详细】

胡佩兰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贫富,只有病情。她看病开药方很少超过百元,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口口相传的医术医德,吸引了远近众多患者奔向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诊室。有时候,慕名前来的患者队伍一直排到门外走廊上。

不管病人再多,不看完胡佩兰绝不下班。于是中午一两点钟的时候,附近的居民总是能看到胡奶奶家的保姆站在外面等老人,他们知道:这位不辞劳苦的老医生又加班了。【详细】

 
 

胡佩兰医生年轻时的工作照

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患痛苦而来,经治疗后快乐而去;当医生、办医院不能总想着钱、钱、钱!她长期坚持2元挂号费;坚持保证疗效前提下开便宜药,绝不开疗效不确切的药。她说,要让广大贫困患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为追求经济利益开大处方,开贵药对不住病人。【详细】

对话:好医生要有"三心"  

记者:如今医患矛盾剧烈,应该怎样改善?

胡佩兰: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尤其是爱心,是最重要的品质。患者呢,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患者也要认清这些。【详细】

 
 

胡佩兰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捐坐诊收入和退休金

她拿出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50多个"希望书屋",她退休后连续坐诊了20年,最大的心愿是让穷人都看得起病。

70岁时,胡佩兰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职位上退休,但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的病人。

从1993年起,胡佩兰在一家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其间,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在一起,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被很多人亲切地唤为"胡奶奶"。她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让穷人都看得起病,开药便宜有效,很少超百元……【详细】

<
 
胡佩兰98岁还坚持出诊

胡佩兰医生接生过6万多名孩子,在妇科病方面也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专家,20年间除去正常的节假日,每周出诊六个上午,风雨无阻。胡佩兰自己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能看一些的。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详细】

年龄最大的"青年志愿者"

就是这么一位对物质生活几乎无欲无求,对自己甚至有些"抠"的老人,对病人、对困难群众却总是出手大方。2001年春,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征集青年志愿者,便主动打电话报名,说"做好事又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当年4月,她如愿成为郑州市第一批注册青年志愿者。【详细】

她留下60多个"希望书屋"

从2005年起,老人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捐建"希望书屋",每月捐款800元,至今已捐款7万元,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老人的目标是坐诊到100岁,捐够10万元。老人离世时,离她的目标还有3万元。在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遗愿。【详细】

 
 

家人也心疼老人,多次想把她接到北京养老,但她总拒绝。她说:"光在家里不中啊,不做一点贡献,那咋能中,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现在能干多少干多少,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小事,在家里光想吃喝,时间长了就痴呆了,就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胡佩兰说,自己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能看一些的,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都高兴"。【详细】

腰部带着钢板 坐着轮椅"上班"  

由于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她的腰部束上了钢板,不能走长路,但是她每天坐着轮椅,风雨无阻坚持出诊,在她看来,自己做的是"小事情"。"病人跑多远来了,如果找不见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这儿收钱不多,来看病的都是一般的老百姓,我只是给病人解决点小问题。"胡佩兰说。【详细】

 
老人家的儿子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去年,胡大一发了一条微博:"老妈97岁生日,我回郑州看望。老妈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坐诊。她坐诊比我更累。我大多坐着给患者看病。她给患者看病,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最年长的医生。她说还希望再干2年,工作到99岁。"【详细】
唐利平现为二七区建中街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是胡佩兰老师的徒弟之一。说起恩师,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胡老师为她上的第一课。唐利平说,26年前,我走出校门,第一次见到恩师胡佩兰,我满怀希望地想,胡老师一定会给我讲很多医术,谁知胡佩兰为我上的第一课却是教我如何做一名好医生。这个情景,到现在想起还历历在目。唐利平说,恩师胡佩兰从来不开大处方,一般都在十元、三十元左右。【详细】
高阿姨说,她和胡佩兰老师认识已经50年了,年轻的时候高阿姨就已经成为了胡老师的病号。30年前,高阿姨有个难言之隐的病,这个病给她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高阿姨为此痛过、哭过、绝望过。而恰巧这个时候,她成了胡佩兰的病号。胡佩兰对高阿姨的病悉心治疗,嘘寒问暖。每次来看病,胡佩兰总是问问她的工作如何,问问她的近期情况可好。【详细】
那天下着雨,患者并不多,透过诊室的门缝,一位老人正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着什么,她那满头的银丝在灯光下闪着亮光;身穿白大褂,浅绿色丝巾从她的领口处露了出来,安静而慈祥,厚厚的镜片下却透出睿智。病人一个接一个,老奶奶看得认真,快12点时,病人才看完,老奶奶依然精神头十足,开始跟记者拉家常,现在诊室里有病人找她,就说明还需要她。【详细】
 
 

胡佩兰技术精湛,对工作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这是一种高尚的医德品质。在她的精神感召下,郑州有多个"胡佩兰"正成长。【详细】

她悬壶济世不仅医病,更是疗心  

胡奶奶,我也要当医生了,您知道吗?是您慈祥的微笑让我第一次忘却了看病的恐惧,您感动了中国,也让我立下了当医生的志愿,我会接过您手里的听诊器做一个好医生。【详细】

她身上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去内室给病人检查,她都是扶着桌子起身、扶着墙角门框移动,再扶着返回,按着桌子缓缓坐下,学生要扶她,她倔强地摆摆手。她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详细】

记者调查:众人眼中的胡佩兰  

胡佩兰的保姆王兰花:她个性很强!每天6点准时起床,去卫生间洗漱都自己完成,脱衣穿衣也自己完成,碰都不让碰。家里订有很多报刊,医学、时政方面的都有。【详细】

李灵 为免学生学费欠8万元外债

河南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因免除全校三百多名学生的学费,李灵自己已经欠下八万元的外债。为了能让孩子们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不顾炎炎烈日,在郑州的街头收废旧书本。而她每天的伙食只有两个烧饼。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武文斌 因过度劳累牺牲在救灾一线

河南省邓州市人,2002年12月入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武文斌所在部队接到紧急赶赴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被连队安排留后的武文斌主动请战。部队到达灾区后,他和战友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终因过度劳累诱发肺血管畸形破裂,牺牲在抗震救灾一线。

李隆 参加灭火抢险救援2000余次

河南开封市人,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2000余次,分别从火场、水中、井下、高楼抢救群众700人。特别是在参与郑州高危烟囱救人、漯河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开封抗洪抢险、陈寨冷库货架倒塌以及赴川抗震救灾战斗中,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谢延信 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30多年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车村人。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的一名普通员工。自1974年以来,谢延信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李剑英 保护村庄三次放弃跳伞求生

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部正团职飞行员,2006年11月一次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所驾驶飞机不幸撞上鸽群,为避免跳伞后飞机坠落村庄,李剑英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幸殉难。

王百姓 亲手拆弹1.5万多枚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30余年来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魏青刚 三次跳海救落水女

河南信阳固始县人,2005年8月,在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不顾危险,三次跳入海中,从大浪中救出一名落水女青年,不愿透露姓名的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

洪战辉 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

河南省西华县人,从小家境贫寒,读高中起带着捡来的妹妹艰苦求学,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任长霞 美女局长40岁就因公殉职

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年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0岁。

张荣锁 悬崖上为乡亲们凿出通道

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总支书记,捐出自己辛勤劳动挣得的百万家产带领村民开山、修路、致富。他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人"字固然好写,但是,要书写一条大写的人生之路却不容易,既要有人生目标的选择与规划,也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与那些有钱的人相比,她们算不上富足;与那些有地位的人相比,她们算不上高贵,但她们人生之路的步步脚印,却散发着光芒,她们的身上留着烙着深深的河南印记:胸怀梦想、脚踏实地、执着顽强、勇于奉献……
网友评论 编辑:仝瑞勤 美工:赵胜男 技术:张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