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赵安波:推进河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 保障用水安全与均衡发展
河南
河南 > 地市 > 郑州 > 正文

省人大代表赵安波:推进河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 保障用水安全与均衡发展

在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乡用水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原城市群作为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对供水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尽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极大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用水困境,但供水网络末梢以及偏远农村地区的受益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省人大代表赵安波:推进河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 保障用水安全与均衡发展

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赵安波带来《关于推进河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提案。此提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成为统筹全省水资源利用、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

赵安波认为,目前我省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供水设施方面,城市与农村存在巨大差异。城市供水已基本形成规模化、管网化格局,水厂采用先进工艺,水质监测严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供水大多依靠单村或联村小型水厂,制水工艺简单,很多仅进行沉淀、过滤等初级处理,缺乏消毒环节。小型水厂的管网老化严重,漏损率超过 30%,水压不足更是导致部分高层或偏远农户用水困难,这种城乡供水设施的巨大差距成为了一体化推进的瓶颈。

资金投入上的不均衡也十分突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有稳定的财政投入以及企业自筹资金渠道,能够保障设施的更新改造。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上级专项补贴,地方配套资金常常无法到位,后续运维经费更是匮乏。水费收缴率低,使得设备正常运行、维修以及水质净化药剂购置都难以得到保障,部分设备只能带病运行,水质状况时好时坏,资金短板严重制约着农村供水水平的持续提升。

管理体制的不统一同样不容忽视。城市供水由专业化水务公司统一运营,权责清晰明确。而农村供水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涉及水利站、村委会、私人承包等,一旦出现问题,各方相互推诿。水质监测频次不足,应急供水能力薄弱,保障供水安全的能力参差不齐。

此外,水源统筹存在不足。城乡水源多头管理,城市多以地表水为主,且拥有优先调配权;农村部分依赖浅层地下水,不仅易受污染,还存在超采严重的问题。同时,地表水由于缺乏统筹调配,在丰水期大量弃水流入河道,造成严重浪费,丰枯季节水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城乡供水的稳定联合运行。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河南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河南省人大代表赵安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做到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先行。由省政府牵头,联合水利、住建等部门编制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总体规划。组织专业团队对各地市水资源进行详细勘察,精准掌握水资源禀赋、人口分布以及城乡发展规划。例如鹤壁市依据自身山城特色,划定供水区域,以淇河为主要水源,结合山区地形,在人口密集的河谷地带建设规模化水厂,管网沿山谷铺设向周边山村辐射;平原地区则依托中心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明确近远期供水规模、水源布局,确保规划一张图、供水全覆盖。同时,设立规划实施监督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调整,保障规划能够顺利落地。

多元筹资,强化资金保障也至关重要。设立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一定的投入比例,并根据各地经济状况、供水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对经济薄弱、农村人口多的地区重点倾斜。鼓励市县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设施建设运营。给予供水企业税费优惠,对农村用水户进行精准补贴,安装智能水表实现精准计量,对用水量少、缴费困难的用户给予补贴,提高水费收缴率,建立 “以水养水” 的长效机制,保障资金链的稳定。

在管理方面,需要统一管理,理顺体制机制。整合城乡供水管理职能,组建省、市、县三级统一供水管理机构。省级负责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市级强化区域监管,县级落实建设运营。将全省农村供水人员纳入专业培训体系,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服务技能。建立全省统一水质监测平台,在每个乡镇水厂、城市供水节点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将水质数据传至平台。强化水源保护与应急联动,制定应急预案,每年组织跨区域应急演练,确保能够快速处置供水危机。

最后,要优化配置,加强水源统筹。成立省级水资源统一调配中心,综合考量城乡用水需求,统筹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南水北调水等多水源。在枯水期,优先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利用中水回用、地下水补充;丰水期,通过水利工程引导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涵养水源。推广节水技术,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定额管理,以节水促供水,保障城乡供水水源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