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信阳更是河南茶产业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信阳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茶园面积约 216 万亩,干茶总产量达 9 万吨,农业总产值约 161 亿元,2024 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高达 80.3 亿元,连续 15 年位居全国前三。尽管如此,与其他产茶强省相比,河南茶产业仍存在一些短板。
河南省政协委员张向阳带来《做强河南茶产业,赋能茶产区乡村振兴》的提案。
河南茶产业发展短板凸显
政策支持不足。省级层面在茶叶领域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我省尚未成立省级茶叶研究机构。市、县级财政资金投入也较为有限,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落实不够到位,难以有效推动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建设薄弱。信阳毛尖区域公用品牌虽排名全国第三,但企业品牌相对较弱。在全市 14000 多家涉茶市场主体中,通过 SC 认证和授权使用 “GI”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茶企业均不足 200 家,与其他省市差距明显,且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市场宣传欠缺。各级部门对信阳毛尖的市场开拓支持力度不够,茶企和茶农受资金和精力限制,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导致在很多重要茶事活动中,信阳毛尖的身影难得一见。
茶文化氛围不浓。一方面,对拥有 2300 余年历史的信阳茶文化挖掘和保护不足;另一方面,茶文化宣传普及力度不够,茶行业从业人员虽达 100 多万,但大多仅局限于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对茶叶及茶文化的认知有限。
科技创新滞后。与福建、云南、浙江等茶叶科研强省相比,河南茶产业在生物研发和产品研发方面缺乏突破性进展,成果转化能力较弱,难以依靠科技实现产业的飞跃发展。
多举措助力河南茶产业振兴
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级层面的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持,市、县级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已出台的茶产业相关政策,如《条例》和《方案》,做好退税和奖补工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提升品牌价值。加大豫茶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激励茶企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培育多元品牌。重点扶持本地踏实做茶的企业,政府在土地、电力、通信、税收、信贷、物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培育更多自主品牌和新锐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推动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推广。政府加大茶科技研发投入,支持茶企进行技术创新,探索建立茶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依托专业机构开展茶科技培训活动,提高茶农和茶企的科技水平。
促进茶旅融合。建设并推广精品茶庄园,打造集观光、体验、展示、经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茶综合体”。积极探索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强宣传推广,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设立茶产业专业或培训课程,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茶产业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倡导有机茶种植管理,制定和完善茶产业相关标准,建立标准化监管体系,提高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茶产业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让河南茶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