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并将于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
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张银良表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给包括融合教育在内的学前教育带来了春天。学前融合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及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银良认为,当前学前融合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资源配置方面,学前融合教育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此外,教育、残联、卫健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政协委员张银良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建议。
融合教育很关键。张银良建议应加强融合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合作交流,推广融合教育理念与模式,提升普通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的能力与意愿,使更多特殊儿童能就近入园随班就读。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立专门的融合教育班级或区域,并配备专业特殊教育教师与辅助人员,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与服务。
资金投入至关重要。要加大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并根据实际需求增加预算。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儿童数量确定合理拨付标准,确保特殊儿童享有充足教育资源。同时,依据幼儿园和特殊教育机构接收特殊儿童的数量及残疾程度给予相应财政补贴,激励更多园所参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与高校合作开设融合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及手语等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设立专项教师待遇补贴资金,提高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待遇,确保其收入不低于当地普通幼儿园在编教师平均水平,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安排充足的教师培训经费,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在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要依据特殊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和建设特殊教育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保障每个地区的特殊儿童都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部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康复设备。
建立健全评估机制也不可或缺。构建科学完善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教育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加强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评估,关注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和学习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还需加强部门协作与社会支持。教育、残联、卫健等部门应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在康复训练、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认识与关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在《学前教育法》的引领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河南的学前融合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