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打通天与地 贯通全链条
河南
河南 > 地市 > 鹤壁 > 正文

商业航天产业:打通天与地 贯通全链条

图片

▲鹤壁日报资料图

航天新技术加快演进

巨型星座建设热火朝天

卫星互联网市场飞速增长

……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航天方兴未艾,其蕴含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这一赛道。

2022年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3年底

商业航天首度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层面被明确为要积极打造的新增长引擎。

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经济总量偏小,且曾经贴着“资源型”标签的鹤壁来说,发力商业航天产业成为我们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战略选择。

引龙头

下好“先手棋” 勇闯“星”赛道

图片

▲鹤壁日报资料图

龙头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领航者,也是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力量。

在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引进掌控核心技术、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条不断补充延伸,努力形成产业生态,实现集群发展。

总部位于北京的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之一。这家公司已在商业航天领域奋战了18年,是国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企业、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

得益于我市良好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2020年7月,航天宏图与淇滨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科创新城,正式拉开了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序幕。

从12颗商业雷达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组网,到加快构建“女娲星座”这一全球自主可控的实时遥感混合星座;从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中国中部(鹤壁)卫星测运控中心投入使用,到航宇火箭制造基地、航天枢纽港项目加快推进,经过4年的发展,我市实现了商业航天产业从0到1的突破,成为全省“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

“逐梦星空”的构想照进产业现实。

育生态

引来一家企业 带动一个产业

图片

▲鹤壁日报资料图

当前,商业航天产业正处在市场“破茧”和产业链“成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为全省“2+N”卫星产业发展布局中两大战略承载地之一,唯有引链条、育生态,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抢占航天产业发展制高点。

为助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我市不仅在市级层面为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扶持政策,还从要素保障、产品提升、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企业提升自主研发技术能力、打造总装总成产品,更好发挥集聚带动效应。

高效、可靠性强的卫星制造能力是组建星座、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基础。我市相继引入上下游企业40余家,涵盖了“卫星、火箭、数据、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

去年8月,天章卫星智造基地获批河南省首个卫星制造资质,成为全国第一家集研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雷达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基地,年生产卫星能力达到100颗,覆盖了从零部件单机进厂到整星出厂发射的卫星研制全流程,也标志着我市完成了从“放卫星”到“造卫星”的突破。

卫星产业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产业发展前景无限、未来可期。为了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加快发展,我市还设立了首批4.01亿元的河南航淇卫星互联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卫星制造、发射、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女娲星座”快速组网,抢占卫星产业制高点。

伴随着天章卫星、航天驭星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我市商业航天的版图还在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引来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蝶变。

成链群

实现“一条链” 到“一张图”的跨越式发展

图片

▲鹤壁日报资料图

从具备年产100颗卫星能力的天章卫星智造基地

到可年产10发中型运载火箭的航宇火箭制造基地

再到为400余颗在轨卫星提供测控服务的全国最大商用卫星测运控企业航天驭星、组建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女娲星座”的航天宏图……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已实现了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集卫星设计、研发、总装测试,火箭研发、制造、发射,卫星测运控和卫星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塑造了新优势。“鹤壁市抢抓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聚力打造全产业生态链条”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图片

▲鹤壁日报资料图

卫星数据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女娲星座”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充分发挥多星联合高效重访、不同视向协同观测优势,共享给各相关部门协助灾情分析、灾后救援等工作的开展,展现出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应用前景。

据航天宏图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他们规划的114颗卫星组成的“女娲星座”将联动河南航天枢纽港产生海量数据,应用于农业、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此外,航天宏图研发的全国首个“1+1+N”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带动遥感技术在应急管理、水利防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10个领域创新应用,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应用。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我市努力打造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正开足马力驶向“快车道”。未来,我市还将聚焦“整星”“整箭”制造,重点培育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卫星规模化制造和发射,推动火箭制造项目投产达效,探索卫星数据交易,做优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向努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市的目标奋勇向前。

来 源:鹤壁日报社 首席记者 范鑫 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