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大棚里种出美好生活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郏县:大棚里种出美好生活

1月13日,冬日暖阳,位于311国道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路段北侧的特色果蔬产业园1号大棚内,欢声笑语,十多名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艳举带领下采收成熟的西葫芦。

扒开茎叶,握着果中央,轻轻切下果蒂,再包上防护膜,缓缓地放入塑料筐中。“西葫芦皮薄肉嫩,一不小心就会磕伤,还会缩短存放期,同时也卖不上价格,我们都格外小心。”赵金英大姐一边忙碌一边说。

从上午8点到11点半,大家共采收67筐,郏县县城两家超市拉走20筐,附近一所学校预订了9筐。

大约11点,平顶山市区蔬菜批发商王路坡开着小货车来了,他要运走余下的38筐。看到货车停稳,正在大棚内忙碌的张红巧、李巧云、温福、郑桂玲等赶快出来装车。“一筐18公斤,一共不到700公斤,有点儿少,本来想多拉点,但电话打得晚,就订了这么多,一会去小昝庄再拉点芹菜,凑一车回去。”清点完菜品后,王路坡略有遗憾地启动车辆离开。

“我们村现有蔬菜大棚22座,种的有西葫芦、上海青、西红柿、芫荽等,天天都有蔬菜供应,村民天天都有活干,村集体天天都有进账。”王艳举笑着说。

王艳举今年46岁,之前在广州开过公交车,后来组建过建筑队,前几年返乡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很快成了致富带头人。

“我是党员,组织有召唤咱就得回应,党支部有需要,咱决不能退缩。”2020年10月,王艳举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乡亲的希冀,他时刻牢记在心。甫一上任,他就自费租车带领村“两委”成员到寿光、漯河、叶县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研究,5天后回村召开座谈会,大开眼界的村干部纷纷向与会村民介绍学习到的经验做法。很快,村民就筹集了100多万元,开始建设村里第一座蔬菜大棚。

2021年春节,西红柿上市,卖完本金即收回。“一亩园顶十亩田,老百姓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该村监委会副主任李广立说,春节后该村又整合流转土地建了8座大棚。随着持续投入,村里目前已发展大棚22座,其中地上温室9座、地下温室5座、阳光棚8座,上海青、彩色酸甜果、黄瓜、土豆、四季豆、甜瓜、芹菜…各种果蔬循环上市,同时带动近百人就近就业。

干得好不好,数字会说话。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2022年达到80万元,2023年底突破100万元,2024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集体有钱了,王艳举想到的是修路、整治环境。2024年春,该村投资15万元,把旧村室建设成了中心幸福院,同时配套建设了厨房、儿童之家、活动室、医生办公室等。包括该村周边的闫集村、袁庄村、周庄村在内,80岁以上老人就餐免费,60岁至80岁的老人每顿3元,每天就餐老人近50人。

“今年我们会继续带领大家实干、真干,让村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谈及新年期许,王艳举说道。

(供稿:郏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张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