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河南发力县域富民产业!
2024年12月30日,河南召开全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推进会。本次推进会突出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突出设施农业、联农带农益农以及县、乡、村三级富民产业体系......
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表示,这是河南省级层面首次专题部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也标志着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河南有了新打法!
本次全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推进会提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持农村大局稳定的重要抓手,要深刻认识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和挑战,认清重点和关键。
杨建国认为,本次全省层面专题推进会,标志着河南要把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重要位置抓紧抓实。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河南有坚实基础也面临困难挑战
县域富民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县域边界、乡村资源、农民为主、三产融合”,是根植于县域、适合乡土农情,能给农民带来稳定收益的产业。
所谓县域富民产业,既包括传统种养业,也就是一产,还包括涉农加工,也就是二产,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类服务业,也就是三产;同时,还能延伸到非农二三产业,比如乡村的纺织服装、家居建筑、五金电子、手工业和乡村生活服务业等等。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河南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优势,包括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等等。但与此同时,河南提升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仍然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对比县域富民产业强省,杨建国认为,河南还存在着几个关键差距:第一,主导产业不突出,部分县域还存在县无主导、乡无优势、村无特色等情况;第二,产业链条短,河南农产品精深加工仅占20%左右,配套服务业发展较慢,呈现二产与一产结构不协调,三产比重偏低的现象;第三,知名品牌少。
因此,河南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进入到了徘徊期、平台期,也到了必须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实现转型突破的关键节点。
河南已有初步探索:三个融合、五种模式!
杨建国认为,近年来,河南以富民强村兴镇为目标,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目前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的河南新路,用关键词总结就是:三个融合、五种模式。
所谓“三个融合”就是: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路径上,河南着力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县域城乡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所谓“五种模式”,指的是目前河南乡村富民产业,大体上可以为五大模式,分别为:特色资源开发模式、产业转移承接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传统文化赋能模式、生产生活服务型发展模式。
杨建国认为,“三个融合”、“五种模式”共同指向了河南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总思路:要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潜力等,选准真正契合实际、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科学布局规划乡村产业链,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强镇、强村,通过建立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在县域、留给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河南有了新“打法”
杨建国表示,本次推进会,标志着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方面,河南有了新的“打法”!
第一,突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
现在的乡村产业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和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产业生态的竞争,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来谋划,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杨建国认为,这个新打法的关键在:产业链图谱和链长制+产业联盟。而这方面,河南省卢氏县堪称全省样板。
近年来,卢氏县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自然好生态,聚焦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着力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特别是强化统筹,卢氏县成立了县委副书记担任链长的食用菌产业链专班,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龙头培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产业链“四图”作业。同时成立了香菇产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组织服务体系。
第二,突出龙头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培育。
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富民产业链群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头部企业强不强。
这方面,潢川、原阳,以及济源等地都值得全省学习借鉴。
杨建国以潢川为例介绍说,近年来,潢川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能,依托“鸭猪鳖虾、花粉面茶”等优势资源,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构建以优质稻米为主导,畜禽、水产、花木为特色,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1+3+N”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
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方面,潢川模式的关键就是做好了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集群发展意见,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培育涉农类上市及后备企业3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8家。与此同时,潢川引导龙头企业当“链主”。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目前潢川涉农类市场主体、“四上”和规上企业分别占全县16%、15.6%、36.8%,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第三,突出县、乡、村三级农业产业园载体建设。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需要县、乡、村三级同步发力,既需要发挥好县域龙头作用,也发挥好乡镇枢纽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好村级支点作用。
这方面,南阳市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园、平顶山“带链园企”模式,以及商丘县乡村三级乡村富民产业体系等路径,值得全省借鉴。
以南阳为例,近年来,南阳市以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立足乡村资源,建园兴业、集聚成势,打造乡村富民产业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43个,园区面积5万亩,入驻企业820家,完成投资144亿元。
据统计,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园2023年贡献税收1.66亿元,带动18.3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照顾家庭、兼顾农活“三不误”,达到了村集体收入增长、乡镇财税增加、群众就业增收、乡村振兴增效的“四增”效果,创造了乡村富民产业“南阳模式”。
第四,突出设施农业发展。
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其中关键之一,而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中,突出设施农业发展,特别是突出推动设施农业全链条发展就成了关键所在。
这方面,周口市淮阳区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堪称样板。
在推动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淮阳区以西红柿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模式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涉农贸易平台、花卉交易中心和智慧农业物流中心,集采摘、观光、销售于一体,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最终打造形成多点迸发的链条式、集群式特色发展模式。目前,西红柿产业融合示范园已成功创建河南省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
第五,突出联农带农益农机制。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根本上就是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这方面,济源市蔬菜种业堪称全省标杆。
济源蔬菜种业联农带农益农的关键在于:经营主体带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这方面,绿茵种业以济源为核心建立2.3万亩稳定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2个乡镇、279个村发展蔬菜制种面积达到5.9万亩,建成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基地。
为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取信于民,绿茵种业设立亩收入3000元保底收益红线,凡制种农户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减产或绝收的,由公司负责一律填平补齐;同时对制种户购置农业机械、发展节水灌溉等均给予适当补贴等等,从而形成了基地稳步发展、农户履约100%的良好局面。目前,累计带动15000余户农民、30余个蔬菜制种专业村从贫困村转变成了经济发展先进村。
第六,突出产业品牌打造。
品牌培育是乡村富民产业实现价值提升、产品溢价的重要手段。
这方面,本次推进会举办地永城是全省标杆。
永城将现代食品作为主导产业统筹谋划推进,依托7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着力培育“小麦—面粉—主食、休闲食品”“粮食—白酒、饮品”“饲料—畜禽养殖—肉类加工”三个链条,向精深加工发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培育出年产值10亿元的华冠面粉、皇沟酒业、正源食品,年产值7亿元的麦客多食品等规上面粉食品企业83家,其中有30多家“中国知名品牌” “河南省著名商标”和3家“中国驰名商标”,共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带动就近就业6.8万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来源:大象新闻 记者 成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