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腰包“鼓”……河南这个村靠“抱团”强村富民了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产业“兴”、腰包“鼓”……河南这个村靠“抱团”强村富民了

偏远山区,弱村如何“抱团”走上“强村富民”之路?

地处丘陵、曾经的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河南嵩县叶岭村,以片区组团发展为抓手,通过集中连片发展丹参产业,将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5万元增加到如今的80万元,为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嵩县方案”、“洛阳探索”。

从“5万”到“80万”,嵩县这个先导片区做对了什么?叶岭村的经验,又给出哪些弱村抱团共富的方法论?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进行了全面深入剖析。

偏远山区抱团走上“强村富民”路,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增加到80万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山半岭半分川”的独特地貌,也是城关镇叶岭村的写照,农业耕种“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半,人多地少、不能用机械耕种、传统种植效益低等因素,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通过深化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嵩县在全县布局建设5大乡村振兴片区40个组团,形成全域规划、重点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片区推进、组团发展、全域提升。

以叶岭村为中心的叶岭片区万亩丹参基地,是嵩县融湖发展、片区推进产业示范区之一,位于嵩县5大乡村振兴片区之一的环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

该区域以叶岭村为中心,通过推动乡村集中连片发展,规划种植丹参5万亩,促进产业规模化经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以片区组团发展为抓手,叶岭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科学管理,让一方水土基础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集中连片发展丹参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5万元增加到现在80万元,为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嵩县方案”、“洛阳探索”。

弱村抱团,如何让组织“强”起来?

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弱村“抱团”怎么抱?

嵩县给出的答案是:党建引领,深化抱团发展,让组织“强”起来。叶岭以强村带弱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叶岭丹参产业党委,推进“党建联建、抱团发展”模式。

一是组织抱团。联合党委设在城关镇叶岭村,下设劳务党小组、技术党小组、招商党小组、农机党小组、购销党小组等专项服务保障党小组,负责联合党委日常工作。

二是资源抱团。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便于管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原则,摸清摸透产业示范区内丹参产业种植布局、管理、销售加工及现有企业情况,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入加工企业、培育加工项目。

三是利益抱团。健全利益链接机制,科学制定利益分配、股份分红、奖励激励等多方受益方案,确保发展可持续。各专项服务保障党小组,划分管理网格,划片包段,设岗定责,明确人员,做好指导种植、联络企业、拓宽销路、引进优良品质等工作。

弱村抱团,如何让产业“大”起来?

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程中,嵩县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连片发展“种药、养牛、搞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盘活乡村特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以叶岭为例,在推动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中,以“强村公司+乡镇合作联社+村集体经济+农户”为模式,通过公司带动,激发乡村活力,让产业“大”起来。成立叶岭村、北园村、朱村合作联社和村级强村公司,盘活片区内乡村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带动整体运营。

一是资源整合。按照“位置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打破村域界限,以叶岭为中心,合作联合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统一经营,集中连片发展丹参种植,形成“强村公司+乡镇合作联社+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

二是人才培育。强村公司引导群众全面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户不但有租金还优先参与丹参的种植和管护获得租金。同时,引入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的能人32名,培育成职业农民,参与公司管理运营,推动产业项目落地。

三是服务保障。对接县强村公司,提供种苗、技术、保护价收购等全链条服务,统筹劳务中介、农业保险、农机租赁、技能培训等业务,与专业药业公司签约,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保障群众、村集体实现双增收。

弱村抱团,如何让产业“兴”起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嵩县以中原药谷为抓手,通过科技引领,集中连片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让产业“兴”起来。

以叶岭组团为例,“中原药谷”充分引领作用,加强中药材种质培育、推广标准种植、延伸产业链条,引领传统中药材种植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推动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对丹参全产业链支撑。

一是科创引领。聚焦丹参种植创新,“中原药谷”院士专家团队参与,政府支持的协同创新方式,研发“丹参1号”等新品种,持续提升丹参发展水平。

二是技术引领。建设“科技小院”,开展“六统一”GAP种植,建设丹参种植千亩示范方。

三是服务引领。建设数智5G全程溯源系统,统筹示范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丹参种植、管理、销售规范化、市场化。

四是市场引领。瞄准功能性食品、药茶等产业新赛道,推进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生产,开发丹参酒、丹参茶、丹参蜜等产品,通过“中原药谷”销售公司、“送上好礼”平台公司进行销售,实现订单农业。

弱村抱团,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嵩县在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深度融合。

以叶岭组团为例,通过多元融合,发展丹参经济,让腰包“鼓”起来。“以群众增收论英雄”,叶岭片区在扩大丹参种植规模的同时,注重延链补链,申请注册“嵩州叶岭”商标,发展多元融合促增收。

一是三产融合。一产丹参种植,二产丹参初加工,开发丹参蜜、丹参茶、丹参酒等产品,三产布局特色美食、主题民宿、康养运动等业态,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丹参+近郊游”模式。

二是农文旅融合。开展丹参研学、美景旅拍、篝火晚会、“汉服节”等活动,引领乡村游。

三是科技、管理、服务融合。“中原药谷”科创园引领传统中药材种植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产业联合党委、强村公司推进丹参种植管理,农事服务中心提供完备服务体系。

四是城乡融合。发挥城市近郊优势,贯通城镇和乡村,推进嵩州古城、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研学地、打卡地、联动带动地、新乡村消费地。

现在的叶岭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在乡里中心就能享受劳动力流转、农村金融、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生活条件变好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活便捷性提升了,党群关系更加融洽,乡村振兴成色越来越足。

来源:大象新闻(记者 成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