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丨郭卫东:千锤万击“锻”出大国制造底气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丨郭卫东:千锤万击“锻”出大国制造底气

原标题:中国梦·大国工匠丨郭卫东:千锤万击“锻”出大国制造底气

郭卫东指挥锻造现场。 人民网 程明辉摄

郭卫东指挥锻造现场。 人民网 程明辉摄

2020年11月24日,是郭卫东终生难忘的日子。

望着“嫦娥五号”一飞冲天,身处现场,郭卫东的热泪瞬间夺眶而出。火箭上搭载的逃逸舱锻件,正是由他指挥锻造。那一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与国之重器紧密相连的殊荣,这是他三十余载千锤百炼的“勋章”。

有人戏称郭卫东是中信重工的“打铁匠”,他毫不介意。

郭卫东与锻造的缘分,始于1987年12月,那时的他走进洛阳矿山机械厂锻压分厂,成为一名锻工。彼时,他哪能想到自己要从事的工作于国家而言的重要性,又怎会想到,乡村里出来的毛头小子,未来某天会成为锻压行业响当当的人物,影响着整个锻造行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初入车间,面对比人还高的大设备,以及那似火球般被随意“摆弄”的铁疙瘩,郭卫东像闯入“新天地”的好奇少年。入职培训后,他被分配到8400吨水压机当学徒,从操持百斤重剁刀起步,这对身形单薄、体重不足60公斤的他而言,绝非易事。可郭卫东有股子倔劲,光有力气不行,还得钻研支点、臂力、站位、角度这些巧劲,听师傅讲、看工友干,一得空就练,直至耍得那大刀虎虎生风。

随着工作深入,郭卫东在系统理论知识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恰遇“压钳口”工作,尺寸精准必须要把控在15mm误差以内,然而他却连基础压量、尺寸都算不明白。郭卫东从不服输,查资料,记笔记,一下班后就钻到宿舍用算料盘反复摸索……

在追求技能掌握的征途上,郭卫东就是一名无畏冲锋的战士。他把每一次失败当作磨砺战刀的砥石,把日夜钻研化作积攒力量的积蓄。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卫东终于稳稳握住了那把开启新领域大门的“钥匙”,自此全身心扎进自由的世界,在实践中拔节成长。

时光流转,郭卫东迎来职业生涯关键节点——操控18500吨油压机。这被誉为“世界自由锻造王国的皇冠”的国之重器,承载着国家高端重型装备制造期望。受命时,他满心欢喜,更深感责任重大。

“一定用好设备、带好队伍、干好活!”誓言铿锵。

作为海上打桩机的核心部件,海工替打环长期被国外垄断,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中信重工接下挑战,重担落在郭卫东肩头。

“这是一个带外台阶的异形环类锻件,吨位重、形状复杂、性能要求极高,国内无经验借鉴。”有工友心生怯意。

勇者寡言。接到任务后,郭卫东便率领团队开启艰难攻坚。半个多月里,他废寝忘食,方案屡试屡改,模拟生产多次碰壁,可他坚信“能行”,最终摸索出先制坯后模锻成形法,锻件尺寸完美达标,交付使用后,使用寿命远超进口产品,助力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迈出一大步,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在核电领域,参与“华龙一号”项目时,O形密封环模拟试验件难题横亘眼前,形状不规则、难成型、性能要求严。郭卫东灵机一动,从日常揉面团中寻得灵感,创新“仿形锻造”法,满足要求还降本增效,为公司敲开核电市场大门;管模锻件生产,传统方法弊病多、成本高,他总结经验提出圆弧砧和“阶梯式压下量操作法”,后又协同创新优化,成果斐然,多篇论文发表,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各类形状锻件产出交付,郭卫东从不服输。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技术能手、河洛工匠、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中原大工匠等诸多荣誉纷至沓来。

郭卫东不仅自身技艺精湛,更有传承匠心的热望。“郭卫东大工匠工作室”汇聚骨干精英,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讨,培训青年职工2000余人。徒弟肜亮,曾因家人不理解入行艰难,郭卫东一通电话,以真诚与专业说服其父。此后,他手把手教肜亮,助其三年从普通锻工成长为锻三组组长,“青出于蓝”见证传承力量。

2017年以来,郭卫东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公司级攻关课题29项,总结提炼先进锻造操作法12项。核电超大规格简体锻造成型技术攻关、超大型支撑辊锻件(480吨钢锭)锻造成型技术攻关、下注钢锭先进锻造操作法优化,这是“郭卫东大工匠工作室”2024年的攻关课题计划。

“已经都解决了!”郭卫东信心满满地说,“千锤百炼,淬火成钢。我们将围绕重大工程和重点技术,继续向国家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和环节发起攻关。”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程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