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东坡大讲堂开讲!潘殊闲解读东坡为民情怀和治国理念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郏县东坡大讲堂开讲!潘殊闲解读东坡为民情怀和治国理念

以苏轼文化为中心的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耀眼的明珠,其光芒穿透历史、思想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民者,天下之本”“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腹有诗书气自华”“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东坡先生的为民情怀和治国理念在苏氏家风家教中成长,体现在他近百万言的奏章中,践行于他一生为官的实践里。

11月27日下午,中国苏轼研究会会长、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潘殊闲教授应邀做客郏县东坡大讲堂,以“苏东坡:家风熏育下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为题作专题讲座,与我县党员干部分享对苏东坡为民情怀和治国理念的深刻体悟。市政协副主席赵国良、县长李红民、市三苏文化研究会会长何梅琴、市作协副主席肖根胜、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刘继增等出席。

讲座伊始,潘殊闲教授从《周易》的《家人》卦和《观》卦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家与国、民与本的逻辑关联,由此探讨苏氏家教与家风对苏东坡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浸染以及苏东坡一生对这种情怀与思想的笃定坚守与生动实践,最后总结出苏东坡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苏家代代传习的“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家教,才成就了这“一门三杰”“是父是子”的佳话。苏轼兄弟幼时顽皮,喜欢逗玩在低树上筑巢的鸟雀,母亲程夫人知道后教育二人,要有仁爱之心,不残鸟雀。这些点滴影响着苏轼,为官之后,他始终坚守忧国亲民、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

苏轼入仕后,不论自己处境的顺逆,都能忧百姓之所忧,急百姓之所急,这种仁政民本的思想最是难能可贵。

他提出“民者,天下之本”,把人民上升到国家根本的高度,体现了对人民主体的高度关注。他以仁爱之心,爱民惠民,主张“任天下之患,同天下之忧”,坚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在密州,灭蝗虫、救灾荒、拾弃婴救活了数千人…

在徐州,组织军民抵御洪水,护卫百姓生命财产…

在定州,治理荒滩、种植水稻,变荒地为良田…

在儋州,开馆讲学,传播中原文化

……

无论在朝在野,宠辱得失,东坡一生的民本思想都始终“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讲座接近尾声,潘殊闲教授总结到苏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好的道德追求。东坡文化中“民者,天下之本”的民本思想,“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的法治观念,“丰凶皆病”的忧患意识,“不残鸟雀”的朴素生态观,“视天下如一家”的大同情怀等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不褪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值得万世敬仰,不断赓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整堂讲座,潘殊闲教授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深度剖析时代发展需求,深入浅出分享东坡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广征博引,娓娓道来,跟全场听众走近三苏,品读立德立言立行的家风家教,从千年三苏感悟中华文化自信,探寻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

讲座结束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学习和弘扬东坡精神,学深悟透东坡文化知识,用好用活我县东坡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兴业,在推动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中勇当先锋、积极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郏县建设新篇章。

悠悠文脉,传承千载,中国有“三苏”,悠然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