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
三门峡市长徐相锋出席发布会,并详细介绍了三门峡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丰硕成果,以及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仰韶文化方面所开展的具体工作。
发布会上,徐相锋市长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三门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到,三门峡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七千年前的仰韶彩陶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千年雄关函谷关见证着古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屹立黄河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在推动现代化建设方面,三门峡市坚定走好转型之路,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门峡市始终坚定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培育“8+6”产业集群,推动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例如,黄金产业形成了“采选—冶炼—精炼—加工—交易”的全产业链,产量连续40年居全国第二;铝产业形成了“铝矾土—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同时,铜箔产量达到7.8万吨,居国内第一,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创新方面,三门峡市全面实施首位战略,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创新平台总数达763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2%,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柔性引进院士57名、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240个,落地多个重点实验室和学术论坛,形成了“人才引领发展、项目支撑转型”的良好态势。
在交通和物流方面,三门峡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枢纽经济加快发展。依托位于郑州、西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地理优势,三门峡市形成了铁路、公路“双十字”,客运、货运“双中心”和向东、向南“双出海”的大交通格局。在此基础上,谋划实施了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豫西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同时,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整体通关时长缩减85%以上,三门峡正逐步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迈进。
在绿色发展方面,三门峡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特别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多项重点工程,如黄河支流综合治理、黄河湿地修复等。已建成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不仅守护了黄河安澜,还成为沿黄乡村振兴、观光旅游的主轴线。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三门峡白天鹅栖息地数量大幅增加,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在文旅融合方面,三门峡市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城市名片更加靓丽。作为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三门峡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仰韶文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具体工作。首先,做好发掘保护,深化阐释研究。成立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投资改善文化保护工作条件,并出台《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积极参与国家、省市重点考古发掘项目,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实地交流,联合科研院所、高校进行考古调查和成果研究,加快推进仰韶文化申遗工作。其次,加强活化利用,推进文旅融合。推进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建设,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机制,推出文创产品和线上科普活动等。大力发展研学经济,仰韶村考古遗址被收录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之旅线路。最后,坚持扩大宣传,讲好出彩故事。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持续提升仰韶文化的知名度,叫响“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品牌。在郑州、西安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加强与沿黄九省(区)的区域城市协作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