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郑州市人大代表,大信(厨房)博物馆聚落馆长、大信家居董事李电萍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年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益,为郑州百姓解忧献策。她创办了中国首家厨房文化博物馆,为郑州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搭建了汉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为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为民服务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学习。履职期间,李电萍认真按照郑州市民侨外委的工作要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与关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及郑州市“两化五强”各项调研工作,建言献策。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履职学习,进一步拓宽调研思路、明确调研重点,创新调研方式、完善调研手段,提高调研能力、扩大调研成果,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程办事处人大代表联络站大信分站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方便代表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主。积极主动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接解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
彰显大爱 20余年热心公益。李电萍热心公益事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扶贫工作,以各种方式奉献社会。感恩时代、感恩社会,始终把员工当亲人,坚持以家文化带领团队员工,20余年来从未拖欠工资;践行着孝道文化,员工照顾生病父母一律不扣工资;员工生育孩子,会送去孩子三岁前教育书籍及所需玩具和书籍,给员工孩子购买《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书籍,给女性员工赠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等育儿书籍,帮助博物馆家人共同进步。自李电萍及其爱人创立大信以来,秉持“心系顾客,用心去做中华民族好子孙”的企业宗旨,致力于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向子孙传文化,为民族守精华,经过20余年的学习、收集和整理,保护了陶仓楼、汉灶等藏品1万余件(套),建成了中国首家厨房文化博物馆、填补国际空白的华彩艺术博物馆、全球最大的非洲木雕类博物馆、传播家国情怀的明月家居艺术博物馆、镜像艺术中心等5家公益性博物馆,形成全国唯一一个与行业有关的博物馆聚落,免费开放,且藏品已全部登记给国家。博物馆为中华续道藏文化工程项目提供灶王经文本素材。博物馆及其展览荣获了“河南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河南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郑州市优秀民营博物馆”“郑州市党的理论宣讲示范基地”“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世界文化与黄河文明交流研究中心基地、家居企业党校等20余项称号。推动企业被评为“郑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校”“郑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地”“中国工业设计十佳工业园区”,入选2018年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忠于国家 20余年坚守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和党的创新理论。李电萍作为汉文化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始终致力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到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同时,利用馆藏资源及百件火烧圆明园瓷器残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成功创建了大信家设计工业3A级国家旅游景区。通过深度研究、深度开发、深度体验,形成了文博繁荣、旅游消费、企业发展共生共荣的闭合链条,为文博行业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博物馆聚落为现代设计启迪灵感,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的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现在,博物馆聚落每年实际吸引至少100所大学参访游学,超过30万游客感受工业设计科普、创意旅游。不仅丰富了老年社区大学人员的精神生活;曾多年为年均1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使他们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爱国主义和工业教育,推动博物馆成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平台,也吸引了韩国、德国等国际友人10万人次进行文化交流。自2011年至今,已接待30多个国家、100多万人员到访。
作为汉文化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专家,李电萍扎根郑州,深耕文化领域,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在大信厨房博物馆义务讲解,用实际行动推动文化传播。她依托馆内丰富的藏品资源,特别是百件火烧圆明园的瓷器残片,讲述中华文化的起伏传承,引导郑州市民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李电萍致力于在郑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生动的讲解,她不仅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更成为激发郑州市民自豪感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引领市民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