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保护里的“科技范”丨巡礼新河南·巨变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龙门石窟保护里的“科技范”丨巡礼新河南·巨变

自动播放

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有13处,龙门石窟是其中的一处。60多年过去了,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文物又焕发了什么新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月:(石碑)1961年龙门石窟是新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也是河南省最早开放的历史人文景点。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礼佛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迹。

龙门石窟的岩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可溶性强。面对风雨侵蚀和开放之后纷至沓来的游客,如何保护好“国宝”,是摆在文物保护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龙门石窟研究院 石窟保护研究中心 副主任 范子龙:文物保护就提倡最小干预原则,下雨的时候 ,水会从这个位置下来之后,沿着这个面持续地对它一个冲刷作用,为了保护这尊像我们在这块加了新的灌浆材料。

洛阳还在伊河上、下游各修了桥,交通分流,景区实行封闭管理,外来过往车辆不再从景区穿过。东西两山建成了森林公园,周边90多个水泥厂、煤矿等污染企业关停。

龙门石窟研究院 石窟保护研究中心 副主任 范子龙:我们也建立了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对洞窟的病害包括一些风化的情况,渗漏时的观测及时反馈到监测中心。好些小的问题、小的裂隙通过日常保养维护给它解决。

微波水分仪、地质雷达及地震共振频率成像、超声波无损检测等等,几十年来,只要有新的高科技手段出现,都会被文保专家尝试使用到龙门石窟保护中。

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 郭晨晖:甬道两侧刻的有药方,包括这里都刻的有药方,直接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字清晰度都是非常高,拉近字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里有一个绿豆汤的药方。

借助微痕识别和高精度文物数字化采集关键技术,石窟内所蕴含的丰富文物信息都能清晰还原。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张月:说到绿豆汤,大家都知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清热解毒,止渴健脾的佳品;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在龙门石窟药方洞,像这样功效显著的古代药方,一共有140多个,这其中甚至有治疗癌症和传染病的方子。

最近,科技人员又开始使用虚拟修复、增强现实、3D打印等新技术,赋予石窟新的生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既能看到造像的前世今生,还原造像色彩,还能实现流散文物在洞窟里“身首合一、数字复位”

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 郭晨晖:它的精度能达到0.03(毫米)非常精细,造像上面的病害、包括一些水害的侵蚀,甚至盗凿之后的痕迹都完全还原出来,遵照历史情况,维持了现状。

保护和开发并重,龙门石窟始终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安徽游客:保存特别好,整个的河南让我感觉就是耳目一新,让我们感觉到河南是一个很有厚度的省份。

60多年过去了,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13处变成了420处,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河南共有55项入选,总数领跑全国。厚重的文化也让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有了坚实的底气,河南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一条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统文化火起来。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9.9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600亿元。

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