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年前的人类,相中鲁山“豪宅”!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3万年前的人类,相中鲁山“豪宅”!

地处平顶山市鲁山县山区的仙人洞,原本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普通洞穴。

2021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重要消息,平顶山市鲁山县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化石,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仙人洞遗址位于鲁山县观音寺乡境内,海拔576米处。2020年6月,考古人员在鲁山县、宝丰县一带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仙人洞,并在洞内发现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石器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市文物管理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对仙人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图片

藏在悬崖峭壁上的洞穴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在题为《河南鲁山仙人洞重要发现与初步研究》的考古汇报中说,鲁山县仙人洞遗址自2020年发掘以来,已发掘出人牙和头骨断块,还发现了动物碎骨,共1万余件,目前可鉴定标本287件,种属有普氏原羚、普通马、羊、棕熊、鹿、野猪、狼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距今3万至4万年。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其中两件人头骨断块最小年代分别为距今3.2万、1.2万年。经古人类学家鉴定,距今3.2万年头骨断块为人额骨,厚度在现代人变异范围之内。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化石。

在古人类学研究中,距今10万至2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弥足珍贵,这一阶段是现代人类尤其是东亚现代人类演化的重要时期,这些年一直都是国际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课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高星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高星等专家认为,中原地区这一阶段有着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但缺乏最为直接的人类化石证据。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中国现代人起源、演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解决有关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相关争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信息。

图片

仙人洞遗址的一处洞口

“鲁山仙人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意义重大,下一步会加大周边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力度,规划平顶山市高品质的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副研究馆员张水木说,根据现有发现可以研判,仙人洞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命名鲁山人的条件初步具备,对研究解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一中国现代人起源及演化问题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隐匿群山间的仙人洞遗址是如何发现的?3万多年前的人类为何选择在鲁山一带居住、生活?

“藏在深闺”终被识

车子进入鲁山县观音寺乡不久,苍茫起伏的豫西山地已在眼前,仙人洞遗址就位于群山之间一座名为歪头山的山峰陡壁处。从山下仰望,一大一小两处洞穴若隐若现。

从山下登上仙人洞的路上杂树丛生、荆棘密布,稍不留神,衣服就被酸枣树上尖硬的刺挂住。

图片

崖壁上的鲁山仙人洞遗址 王春生 摄

仙人洞遗址下的一段路山势陡峭,借着峭壁上安装的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数百米的路程,需要攀登半个多小时。

鲁山仙人洞遗址是2020年6月发现的。

张水木工作30多年来,一直对田野考古充满兴趣,“总觉得在平顶山应该有旧石器时代的重大发现”。在他看来,平顶山地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又是伏牛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理环境优越,是古人类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早期人类不在这里生存、孕育、进化,不合情理”。

2017年,张水木任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开始酝酿进行大规模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数次到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寻求支持。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活动首站选定在平顶山市进行。在省文物局、省科技厅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市文物局在平顶山市开展系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计划进行5年。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到1.2万年,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对应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直立人(如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如许昌人、许家窑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如北京山顶洞人、田园洞人)。而现代人起源,特指人种的起源,也就是我们直系祖先的来源。旧石器考古调查是古人类、旧石器文化研究的基础,调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张水木说,在平顶山地区开展古人类、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目的就是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有关现代人起源的重要证据。由于多方原因,2019年之前平顶山市尚未进行系统的古人类、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可查到的旧石器遗址仅有汝州张湾遗址和宝丰县的庄科洞遗址。

“平顶山地区以外,南边发现有南召猿人,东边有许昌人,西边有栾川人,平顶山地区处于中间地带,这里有很好的地形地貌、河流,客观上存在发现旧石器条件,最终第一站选在鲁山。”赵清坡接受采访时说。

自2020年春节开始,赵清坡带队开始在鲁山县进行考古调查。仅仅几个月时间,除市文物管理局提供的原有十几处洞穴外,调查队在鲁山、汝州、宝丰三地交界处山区又新发现洞穴30余处,其中16处洞穴地表采集到动物骨骼,4处洞穴地表采集到石化程度较好的动物化石、石器等重要线索,且洞内堆积较厚,可开展后续的发掘工作。这些旧石器地点的发现填补了鲁山县境内没有旧石器遗址的空白。

此次调查活动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鲁山仙人洞的首次发现。

赵清坡说,2020年6月的一天,他们在野外调查时,宝丰县一位年近七十的小学退休教师叶老师提供了一处名为仙人洞的洞穴信息,“叶老师退休后常在山里挖草药”。但对方只是“听说山那边有个洞,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儿”。

即便如此,赵清坡等人也没有放弃对此洞穴的寻找。

最终利用无人机拍到山上有一个洞口,“我们发现这个洞口不小,感觉可能是仙人洞”。

他们发现的洞穴共有两个,相距仅十来米远,这两个洞穴正是他们要寻找的仙人洞。

7月25日,赵清坡等人决定进入仙人洞。“当时山上没有路,尽是野生林木,看着只有几百米远,但上山就用了两个小时,克服很大困难才进入洞穴。”赵清坡说,洞穴在悬崖峭壁上,山势险峻,“一般不会有人去爬这个洞。”

这次进洞,带给赵清坡等人的却是莫大的惊喜和惊人的发现。

头骨化石惊世人

赵清坡等人率先进入一处洞穴,洞长9米,宽3米,最高达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他说,这个洞与周边发现的其他40个洞穴相比,在古时候可以算是一处“豪宅”了,基本能住10个人左右。

图片

考古人员在仙人洞进行考古发掘 张水木 提供

在洞穴里,赵清坡等人采集了一些标本。当晚进行清理时他们发现,有一件标本竟然是极难遇到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图片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古人类头骨化石 张水木 提供

图片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和动物化石 张水木 提供

图片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古人类牙齿化石 张水木 提供

面对如此重要的发现,曾参与过许昌人发掘的赵清坡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进洞就能发现这样极其珍贵的化石,当时真的不敢相信。我大致能判断是,但也不敢确定,觉得不可思议。”赵清坡感慨道。

张水木说,赵清坡发现头盖骨化石的当晚,他在外地,当看到赵清坡传给他的相关照片时激动异常:“如果真能确定是头盖骨化石,那就太珍贵了,属于很重大的发现。”

随后,经省里、北京等相关专家认定,这块化石被确定为距今3.2万年的人额骨化石,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类化石。张水木说,自古至今,能形成人骨化石的概率很低,能发现的概率就更低了,“此次有这么重大的发现,很是神奇和意外”。

在赵清坡看来,旧石器考古能发现头骨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目前全国发现三万到五万年的头骨化石极少,他说,“前辈们常说要经常到野外跑,才有可能发现石器、动物化石,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但是像超过万年的人类化石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次我们这个团队发现了,是非常幸运的事。”

在仙人洞内发现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器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首次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经过发掘,目前仙人洞内已发现动物骨头10000余件,目前可鉴定的种属有牛、马、羊、熊、鹿、猪、狼、猕猴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发现石制品十余件,包括石片和刮削器。洞内发现人牙和头骨断块百余件,部分有一定的石化。

古人安家有讲究

距今3万至5万年是现代人扩散及行为出现、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发现古人类化石的遗址极少。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图片

仙人洞遗址地形图 张水木 提供

张水木感慨“此次发现很是神奇和意外”,赵清坡也觉得发现头骨化石存在运气成分。

2021年,鲁山仙人洞遗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一带天然形成的洞穴很多,古人类为何选择仙人洞居住?

对此,赵清坡推测,古人类以生存为前提,出于本能会选择环境安全、气候适宜、离水源较近的洞穴,不仅能避雨挡风,还能防野兽攻击。

仙人洞处于山峰陡壁上,海拔576米,距山下的现代河沟垂直高度仅为193米,“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不会制作盛水容器,他们会首选离水源很近的地方,这也是古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

张水木说,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采用铀系法获得的是化石最小年龄,也就是说实际年龄可能远大于3.2万年,极有可能填补中国现代人起源这一阶段的空白。因此,鲁山仙人洞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对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所发现的重要考古成果均出自仙人洞遗址中较小的洞穴,另一处较大的洞穴尚待发掘,未来值得期待。(王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