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用力 用情 漯河驻村书记柏锐华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河南
河南 > 地市 > 漯河 > 正文

用心 用力 用情 漯河驻村书记柏锐华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6月下旬的中原大地,骄阳似火,赤日焰焰。一大早,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四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柏锐华就和村民们走进农田,为干渴的玉米秧苗浇水,这一干就是大半天时间,汗水早已将他和村民们的衣服浸透。

柏锐华是漯河市委网信办的一名机关干部,2022年10月,他接到组织通知前往临颍县固厢乡四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不易,我一定要牢记初心、砥砺前行、克服困难,把驻村工作干好,不辜负组织信任。”柏锐华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道。

扑下身子 用心聚民意

固厢乡四村,位于临颍县城北2公里,紧邻107国道,辖设5个自然村,380户1631人,耕地面积1544亩。村内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农作物。

初到四村时,正值疫情期间。柏锐华和村两委干部、志愿者承担24小时值守卡点、全员核酸检测、排查重点地区返乡人员、隔离管控人群管理服务等工作任务,落实好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想要在农村干好工作,首先要融进这个集体。初到村里,柏锐华及时转变观念,和村两委班子和群众打成一片,既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又把自己当成村里一份子,深入农户家走访,与他们唠嗑、拉家常,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准确地了解村民们的现状和实情,理清驻村工作思路,制定驻村工作计划。

聊起驻村第一书记,四村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工作中,柏锐华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创建等知识,经常向村两委干部、村内老党员请教农村工作方法,多次到脱贫户、监测户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功消除10多户低保和1户监测户风险。

无论身在何处,柏锐华心里都牵挂着村子的发展,牵挂着村民的情况。2023年12月,柏锐华因突发疾病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手术。术后5天出院,他没有回家就直接来到村里。由于伤口还未愈合,走路不慎方便。村里干部都劝他回家养病,但都被他一口拒绝:“在家闷得发慌,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心里踏实。”一位常来村里指导工作的乡镇干部说:“没想到市委的干部那么接地气,柏书记工作认真负责,真情融入,为民服务,真是难得的好干部。”

党建引领 用力谋发展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柏锐华坚信只有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才能筑牢坚强堡垒。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积极协助四村党支部规范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进一步激活党员“细胞”。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决策站和指挥部,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是否通畅。驻村一年多来,柏锐华坚持以身作则,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党员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学习,要求每个党员认真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

工作中,柏锐华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统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决策,组织村内党员开展集体学习8次、集中研讨2次、党课5次;为四村发展备足人才、蓄足后劲,新发展党员3人、预备党员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后备干部3人。种种举措,不断强化组织引领的功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确保村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秘诀时,柏锐华呵呵一笑。在他的带领下,四村多次开展“党员支部双承诺、为民服务解难题”“扶贫为我扶什么,我为扶贫做什么”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党员联户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了算,定了干,凝聚合力促发展。

在柏锐华的带动下,四村还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针对创建短板,制定措施计划,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植树绿化、“三零创建”等工作,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文明村风。

勇于担当 用情办实事

衡量驻村书记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

驻村以来,柏锐华一门心思扎根四村,走村串巷深入群众,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盼、所忧、所急,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民生,不到两年时间,他的脚步已遍布全村每一个角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有事做、有钱挣,农村才能充满活力。手工粉条产业是四村的特色产业,柏锐华多次和村两委开会商议,立足当前实际,聚力“双绑”机制,发挥四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职能作用,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粉条品质,扩大产业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让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幸福感越来越强。

“扶贫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今年年初,在漯河市委网信办领导的协调下,中石化漯河分公司为四村捐赠2.8万元,对四村冷库进行改造升级,为农户冷冻粉条提供极大方便,推动粉条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年销售手工粉条30万多斤,销售金额400多万元。

真心换真情,群众越来越认同柏锐华。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大大小小都牵动着柏锐华的心。他积极争取资金30多万元,新修建村内道路4条,对2个水坑进行清污治理,修补破损路面700多米。争取资金3万元购买桌椅、空调、电视等设施,改善便民服务中心环境。争取上级“美丽乡村”项目,投资380万元修建道路、广场等,改善村内人居环境。

村民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也是柏锐华关注关心的头等大事。他积极协调漯河市中医院专家团队来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村民们开展10多项医疗服务;邀请市琴书剧团、豫剧团等为村民们开展精彩的文艺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化。

点滴小事暖人心,细微之处见真情。走访中了解到,村内一困难户的女儿因病休学,并产生厌学念头。柏锐华和乡村干部多次上门走访,积极联系心理老师上门进行心理疏导,自费购买药品、营养品、文具,联系市县妇联、民政部门的同志帮助解决困难。经过努力,该女孩已返校学习,学习成绩优异。此外,柏锐华还争取到团省委的希望工程希望小屋项目,帮助2户监测户家庭的孩子改善了居住环境。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人驻,心更要驻。”这是柏锐华开展驻村工作的“座右铭”。把群众当亲人,把四村当家乡。柏锐华用脚步丈量民情,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实事,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与信任,成了四村群众的“贴心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