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洲红城,“趣游习水”盛夏成团
河南
河南 > 要闻 > 社会 > 正文

走进绿洲红城,“趣游习水”盛夏成团

薪火相传的“红”、一碧千里的“绿”、醇厚幽雅的“白”,当这些色彩相遇,将绘出怎样的画卷?盛夏六月,凤凰网携手知名文旅达人阿拉苏、罗晓韵和凤凰网11个地方频道组成“大美中国·趣游习水”探访团,通过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展开为期四天的考察、座谈、采风,在挖掘讲好习水风土故事的同时,也为当地文旅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盛夏热烈成团,趣游多彩习水

习水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因水得名,赤水河、习水河、桐梓河三大水系蜿蜒于312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出自然与历史相伴而生、山水与人文绝美融合的“绿洲红城”,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避暑名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古茶树之乡、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等荣誉称号。从6月17日开始,在为期四天的行程中,凤凰网率领的“趣游习水”探访团将穿梭于热闹的街巷与静谧的自然之间,体味习水的特色美食与馥郁酒香,领略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人间烟火。

旅程首日,“趣游习水”探访团首站前往菁山森林公园,俯瞰习水县城全貌。习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20000多个,盛夏六月,扑面而来的微风驱散了阳光炙烤带来的炎热,满目苍翠给探访团送来了一份清凉的礼物。

随后,探访团一行伴着夜色踏入习水城区夜市,当鲜香的豆腐皮火锅上桌、醇厚的酱酒入杯,热辣的饮食与火红的夜经济又带给远道而来的人们不一样的冲击。“生活在习水这样的小城,既能与大自然比邻,又能享有现代生活的便利,幸福感很高。”探访团成员感叹道。

守护绿洲红城,振兴县域文旅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减贫摘帽县、全面小康达标县,再到中国西部百强县,习水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对本地特色文旅资源的持续开掘,“红绿白黑”四色凝聚了习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多元魅力——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一、二、四渡在习水境内,作为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发轫地,“经典红”奠定了习水的精神底色;63%的森林覆盖率、13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让“森林绿”涂抹于习水的地理版图,也让这里成为人们避暑疗养的绝佳去处;如“珍珠般”散布在赤水河畔的各大白酒企业,则穿越千年沉淀酱酒文明,让“醇香白”成为习水的代名词、香飘海内外;全县已探明矿产资源27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高达52亿吨,这“乌金黑”为习水的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习水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2022年开始,凤凰网陆续与习水县展开内容合作,《寻味习水》聚焦当地的风味美食与乡村振兴故事,《醉美习水》则从习水的特色自然地貌出发,讲述酱酒的制作工艺与前世今生。在摄影机的记录下,习水独特的魅力也得以被广大网友发现、看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此次第三度走进习水,凤凰网也将携探访团成员共同寻找全新的习水文旅故事,助力当地经济振兴。

在此次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大美中国·趣游习水》达人体验行见面会上,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水县县委书记常文松从习水的“红绿白黑”四色资源出发,深入介绍了习水文旅的看点和近年来的突出成就。

“近些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依托赤水河这条英雄河、美景河、生态河、美酒河,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市委市政府打造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政策机遇,擦亮‘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的产区品牌形象,持续打造场景加住宿加多业态的旅游生态圈,醉美习水之旅逐渐深入人心,吸引大批游客来习水赏美景、品美酒、尝美食,全县文旅产业总体呈现文化味浓、烟火气足、体验感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活力日益迸发。”

凤凰网副总编辑、全国政务中心总经理孙雪梅简要介绍了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大美中国·趣游习水》达人体验行活动的有关情况,她表示,本次媒体行活动,凤凰网将聚焦习水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美酒美食等深度体验习水文旅的独特魅力,全方位展现习水文旅新形象。江苏频道、青岛频道总编辑张卫华,山西频道总编辑王磊,江西频道总编辑苏越等13位凤凰网地方频道编辑代表与会交流。未来,凤凰网将加强与习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持续做好习水文旅宣传推介工作,助力习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