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深耕新工科 解读卓越人才培育“密码”
河南
河南 > 教育 > 正文

郑州科技学院:深耕新工科 解读卓越人才培育“密码”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深耕新工科建设,实施了“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三步走战略,打造出开放融合、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新生态。

探索工科教育的新范式

走进郑州科技学院,以新工科人才培养试点为龙头,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协同育人”为抓手,实施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战略行动,近两年郑州科技学院探索工程教育的新范式,实现了新工科由 1.0向2.0的跨越。”郑州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秦小刚介绍,通过组建“实验班、试点班、精英班和新卓班”四种试验田的耕作模式,学校围绕新兴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加速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布局新专业。

在探索路径上,学校先后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重点打造对接先进制造业的机械类专业集群。同时,对接信息产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集群、城市建设的土建类专业集群、商贸物流的经管类专业集群、食品工业的食品类专业集群以及文化产业的文化艺术与新媒体类专业集群,形成以产业引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才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特色专业集群。

破学科藩篱 优化专业结构

新工科的难点和突破点在于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郑州科技学院自2017年4月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通过探索学科交叉、专业交叉,融入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打破学科、专业、知识和制度壁垒。

秦小刚说,今年学校聚焦新设专业培育壮大、低质专业撤销停招、传统专业重塑升级、优势专业锻强提质,加强专业动态调整工作。不仅强化工学优势,构建与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能力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更是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加强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和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建设。

新工科建设经验成果被省内外多所高校应用

秦小刚介绍,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先后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一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性实训基地、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质量工程项目64项,郑州市急(特)需专业、郑州市示范专业、郑州市重点专业等质量工程项目63项,在河南省同类高校中持续保持优势地位。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郑州科技学院申报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智能建造”两个专业获批,将在今年正式招生。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是河南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学校与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与郑州航空港区政府、半导体产业园企业等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聚焦培养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高素质人才。

据了解,郑州科技学院新工科建设做法在“中国民办高校新工科联盟会议”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作典型发言,建设成果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内外 50 多所高校来校学习新工科建设经验,成果被省内外多所高校应用。在新工科的带动下,新文科等其他学科也逐步趋向专业交叉、知识融合、文理渗透,形成了应用型人才、通识人才培养新体系。

“如今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培养多学科背景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共识,未来郑州科技学院也将持续加快学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探索建立以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为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以优化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秦小刚说。(张家祺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