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场端午制曲祭典,仰韶构建品质主义新表达

借一场端午制曲祭典,仰韶构建品质主义新表达

6月5日,“应天时制曲,守匠心传承——2024甲辰年仰韶酒业端午制曲祭典”在河南渑池举行,此次活动是对古老制曲技艺的致敬,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活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线上在猛犸新闻、大象新闻等多平台同步直播。

本次活动特邀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郑泰森,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书民出席。同时,渑池县张村镇政府张建良,河南麦佳集团总经理王福杰,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仰韶酒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酒业公司总经理郭富祥,仰韶酒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营销公司总经理郝惠锋,仰韶酒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素娜,仰韶酒业公司总经理助理樊建辉,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科,仰韶酒业智能化制曲车间主任王国华等领导出席活动。

端午制曲,恰逢其时

每年端午节前后,伴随着黄淮流域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微生物群落繁殖活跃,再加上冬小麦迎来大丰收,为酒曲的制造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因而,仰韶端午制曲,是顺天应时之举。

仪式开始前的直播环节,专家们围绕多个话题,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端午制曲是农耕文明发展了数千年来总结的智慧结晶,是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在酿酒领域的具体表现。郑泰森在分享中指出,在当代,保持端午制曲传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有助于传承千年的酿酒智慧,加深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酒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酒的品质,优质的酒曲能保证酒体结构稳定、口感醇厚,因此,酒曲被视为酿酒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赵书民针对酒曲制作的话题作分享,端午时节,微生物、原粮、气候等方面的变化,极适宜制曲,而仰韶的陶屋制曲,又进一步为制曲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制曲祭典,致敬传统

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芳草的清香,仰韶智能制曲车间装扮一新,迎接这场庄重的庆典。随着开场音乐的响起,“应天时制曲,守匠心传承——2024甲辰年仰韶酒业端午制曲祭典”正式拉开序幕。祭典嘉宾共同上台,轻点香火,缓缓鞠躬,向天地、先贤表达最深的敬意。紧接着,侯建光依次向天、地、粮,敬献三杯陶香佳酿,象征着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匠心的传承。这一刻,不仅是对古老习俗的再现,更是对代代相传的酿酒技艺的尊崇。

侯建光诵读祭文,不仅回顾了中国酒曲的辉煌历史,也表达了仰韶对新时代下继续传承与创新的决心,激发了每一位参与者内心深处的文化共鸣。之后的润麦、熏仓、三鞠躬仪式,更代表着对安镇土地,风调雨顺,粮满谷仓的祝福与祈愿。

万众瞩目的传承拜师环节,新一代酿酒人敬茶拜师,诵读宣言,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展现了仰韶酿酒人对“匠心”的坚守,使得每一滴仰韶美酒都承载着中国酒曲文化源远流长的心血智慧。

为确保酿酒原粮的稳定供应与优质来源,活动现场,仰韶酒业集团与渑池县张村镇政府、河南麦佳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此次签约,将有效延伸仰韶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夯实仰韶产品品质的“风骨”。同时也将为推动豫酒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祭典结束后,现场嘉宾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仰韶生态酿酒园区和仰韶智能制曲车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古老的端午制曲技艺在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下焕发新生。从原料筛选到发酵制曲,每一道工序都彰显了仰韶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

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曲为酒之骨,好曲酿好酒。在传统的酿酒工艺中,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系到酒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早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渑池本地就有了制曲的活动,在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小口尖底瓶里,发现有酿酒的曲蘖残留物。如今,仰韶酒业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在制曲过程中同时融入了大曲,即高温大曲、中高温,还有小曲、强化麸曲等多种曲,形成了“九粮酿造,多曲并用,多香融合”的品质表达,更是开创了“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的四陶工艺,酿造出了“平衡、协调、圆润”的陶融香型白酒。

一年一度的端午制曲祭典活动正是仰韶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具象化,通过此次活动,古老的制曲技艺与现代的创新发展不再只是书上的文字记载,而是以鲜活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活化的传承方式,使更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白酒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促进了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同时,通过端午制曲祭典,仰韶酒业成功构建了一个具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借助这一文化IP,仰韶酒业不仅在实体活动中吸引众多参与者,还通过网络直播、媒体报道等形式,将端午制曲的传统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实现了跨地域、跨年龄的文化传播。

应天时制曲,守匠心传承——2024甲辰年仰韶酒业端午制曲祭典,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盛会。它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了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仰韶酒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