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实验室 唤醒材料世界新“魔力”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尧山实验室 唤醒材料世界新“魔力”

原标题:走进省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丨尧山实验室 唤醒材料世界新“魔力”

尧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工作。尧山实验室供图

尧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工作。尧山实验室供图

时间:5月23日

地点:尧山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尧山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10月,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导,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学院牵头,联合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河南中宜创芯发展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组建,总部设在平顶山市。尧山实验室面向材料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前沿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重大变革性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聚力打造新材料领域一体化综合性创新高地。

白龟湖畔,国鼎山上,尧山实验室静静矗立。宛如其名,这座实验室正在新材料领域攀登高峰。

走进实验室,只见四周墙壁上展示着实验室的各项研究成果,以及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展厅中心的沙盘上,实验室宛如一座灯塔,立于白龟湖科创新城和中国尼龙城中间,为鹰城发展赋予新动能。

  聚力引才

  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平顶山学院副院长、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介绍,实验室已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outisCostas教授达成全职引进协议,与航空三院启明星计划入选者吴子杰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家杰青邓勇辉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国家优青张志国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翔宇教授签订战略科学家协议。

在引才政策激励下,该实验室已收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简历150多份。

目前,尧山实验室汇聚了以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吸纳包括国家杰青在内的研究人员160余人,融合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家。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中,教授26人、博士137人。

  聚力科研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尧山实验室坚持开放、竞争、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碳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尼龙新材料3个特色研究方向。

米立伟介绍,实验室围绕特色研究方向,聚力科技攻关,已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

首次实现了磷酸钒钠基钠离子电池在全气候条件下(-35℃—60℃)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固态电解质膜领域的研究工作被《Nature》杂志选为近5年能源领域50大研究热点之一;

发展了高分子聚合新方法,合成了世界上已知分子量最大的聚多肽高分子药物载体,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到18.5%,这是已报道的最高效率;

率先将晶态多孔材料引入摩擦纳米发电机中;

……

一项项新突破,正在开拓出更广阔的材料新天地。

  聚力转化

  成果赋能产业发展

尧山实验室精准对接新材料前沿领域,聚焦航空航天用第三代碳化硅纤维和高分子热塑性复合材料,重点推进“KD-SA高耐温烧结型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产业化项目”和“航天用高分子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项目”的转化落地。

尤其是,与第三代半导体国创中心(苏州)签订合作协议,与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合作共建尧山实验室中试基地,与河南省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共建尧山实验室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依托各类转移转化平台,尧山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开花。

目前,该实验室已实现了KD-SA高耐温烧结型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百公斤级/年的实验室级别小批量制备;具有成熟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能力;今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联合举办了“新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科学与技术前沿研讨会,7月中旬将举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委会会议。

“下一步,实验室将围绕航空航天领域开展第三代碳化硅纤维项目、聚醚醚酮材料开发应用,贯通产学研用,赋能产业升级;将实验室主导方向与新能源、信号处理、生物医药研究紧密结合,产生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持续引进发达国家院士专家、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米立伟表示。(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