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东方名曲”,渑池塑成一瓶好酒的“风骨”

奏响“东方名曲”,渑池塑成一瓶好酒的“风骨”

图片

2021年,在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发现了谷物发酵酒遗存,经过分析检测发现,该遗存中有曲蘖的残留

证实了,仰韶文化不仅是我国谷物酒的源头,同时也是我国曲酒酿造的源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酒的历史,就是酒曲的历史,中国白酒的千年传承演变史就是一部酒曲的驯化史。

中国酒曲,为何始于仰韶?

图片

关于中国早期曲蘖酒一事,有必要探究为何会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源头的踪影。

图片

| 渑池多山,有着保存至今的原始生态。

这要先从渑池的生态环境说起。

中国酒曲具有悠久历史,从诞生那天起,就笼罩着神秘的“地理环境论”。地理位置决定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也需要一定的营养、温度和水分。

图片

| 渑池境内黄河支流交错纵横。

渑池,秦岭东麓,黄河奔流,中原腹地,是中国地形中第二阶梯(高原、盆地)的末端,第三阶梯(平原、丘陵)的起点。

山川与高原叠加,构成了这片土地的整体骨架,而在骨架之间,是数量可观,面积或大或小的平原。

图片

| 位于渑池境内的河南仙门山,是国家4A级景区,林壑尤美。

前者给这片土地带来稳定性,使其避免黄河泛滥的巨大冲击,后者给这片土地带来可塑性,让7000年前的仰韶先民在此定居成为可能。

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山谷间的平原有着肥沃而松软的黄土,适合仰韶先民们,使用石器和木制工具进行耕种劳作。粮食的富足为酒曲酿酒提供了可能,可谓自然恩赐,天成之境。

图片

| 渑池当地拥有流传千百年的酿酒传统。

同时,千百年的酿酒传统在渑池薪火相传,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酿造经验和技法,也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文化。古法与现代技艺的结合,让渑池的酒曲制作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2019年,渑池被评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充分彰显了渑池的自然生态在白酒酿造方面的优越性。

图片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都与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白酒自古以来,就依赖地理生态环境,天然生态下的微生物菌群,对我国酒曲的产生有必然影响。

图片

| 即将投入酿酒车间的仰韶酒曲。

制曲本质上就是培养及扩大酿酒微生物的过程。即将自然中的微生物,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然后风干储藏,生产时按需取用。我国古代制造酒曲的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的保存酿酒微生物及其所产酶系的技术,被称为是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图片

| 酒曲发酵,是看不见的微生物和时间的魔法。

酒曲的发酵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类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不同地域、气候、环境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微生物群系及不同的微生物代谢变化规律,从而造就了不同的酒曲。

渑池的自然生态环境多样,山川河流交错,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成就了微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图片

| 仰韶酒曲。

渑池还是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春日温暖湿润,夏时炎热潮湿,秋高气爽,冬寒干燥,这样的气候为酿酒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

尤为重要的是,渑池历史悠久,酿酒文化源远流长,长时间的酿酒活动使得环境中逐渐富集了适合酿酒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筛选,形成了适应当地酿酒条件的特有菌群,对酒曲的风味和酒的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图片

| 在陶屋里养护的仰韶酒曲,是仰韶陶融香白酒的重要风味来源。

由此可知,渑池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原料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塑造了制作优质酒曲的理想环境,由此成就一瓶好酒的陶醉风骨。

来源:仰韶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