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郑州】纵横八万里 铜壶煮三江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坐标郑州】纵横八万里 铜壶煮三江

【 文化中国行·坐标郑州】

系列报道之“国际郑”

纵横八万里 铜壶煮三江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为全方位展示郑州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郑州特色文化、展示郑州城市风采、树立郑州形象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本报推出“文化中国行·坐标郑州”系列报道,聚焦“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等主题,持续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推动郑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强市。

初夏的郑州商都文化中心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哥伦比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50余名海外游客,以及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的40余名华裔青少年,饶有兴致地启程“巍巍亳都·漫游新体验”。

草木葱茏时节,蓝天、白云与巍然矗立的商都城墙遗址相互映衬,一派怡人风光。脚下的这片土地,自商代起便为都城,跨越千年,古今时光在这里交错。

东盟人文交流月参会嘉宾寻访少林功夫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东盟人文交流月参会嘉宾寻访少林功夫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3600年城址不移、文脉不断、烟火不息,夯土层深深浅浅的间隔,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城市生长的密码。如今,这里正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前瞻性的理念,塑造全新的可观、可游、可逛、可吃、可住的文旅场景,商都文化体验博览游与休闲市井烟火游,交织出厚重历史与日常生活的动人乐章,生机无限。贯穿全年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更是不断丰富着人们对商都的认识感知。

这只是一个侧面。以重要商圈和重要活动国际化为载体,加快文旅消费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世界时尚魅力”与“中华民族风范”交相辉映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会、展、赛、节名城”,郑州,一路在奔跑。

盛会赛事云集

中原风云际会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作序,万物和鸣。郑州,迎来了一场场意义非凡的盛会,迎来了一批批远方的贵客和嘉宾——

4月9日,“2024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启幕,来自东盟各国的宾朋汇聚天地之中,共同领略壮美山河、厚重历史和澎湃喷涌的发展动能。作为交流月的特色活动,“味享新马”和“泰心动”两场美食节带来别具一格的东南亚美食盛宴,郑州人“足不出国”,便可来一场舌尖上“说走就走的旅游”,近距离感受异域风土人情。请进来,走出去。2023年举办的“情越山海·出彩郑州——中原文化走进中菲人文之驿”“郑州—柬埔寨—东盟”新空中丝绸之路发展论坛等5次文化旅游交流活动,让郑州与东盟各国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4月10日,2024全球豫商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800余名海内外知名豫商代表齐聚一堂,共襄发展盛举,共叙乡情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大会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项目集中签约,初步达成合作项目89个,总金额810.9亿元。

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举行,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的华夏儿女共赴春日“心灵之约”,郑州的黄帝文化特色、黄河文化内涵和中原文化特质得到充分彰显。

作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黄帝内经》思想理论形成地,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于次日在新密召开。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印记的中医药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已成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双向奔赴,美美与共。回顾2023年,在郑州举办的国际盛会与世界大赛更是数不胜数、精彩纷呈——

2023年4月,2023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精彩上演,20名持有F1摩托艇“超级驾照”的国际顶级赛手,在风光迤逦的郑东新区龙湖水域演绎速度与激情。

2023年6月,第五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在北京启动,吸引中外创作者们关注河南、关注郑州,以内容丰富、形态多元的优秀短视频作品,记录大美河南、奇妙郑州的多样故事。作为承办城市的郑州,被美联社、德新社等800多家外媒进行报道。

2023年10月,郑州网球公开赛时隔3年焕新回归。作为2023年中国唯一WTA500级别赛事,同时也是中部地区规格最高的网球赛事,9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名高水平球员再聚“天地之中”,为全球网球迷奉献魅力无限的网球赛事。

赛场内外,代表“功夫郑州”特色的少林武术表演,代表河南特色的豫剧戏曲,还有展现郑州时尚气息的街舞等与网球融为一体——郑州再一次以赛事为媒,向全世界展示“文化郑”的丰厚内涵和“国际郑”发展的日新月异。

世界传感器大会、“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世界5G大会……晋级“国家队”的郑州都市圈活力满满,在承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的影响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为高质量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文武双全舞武和合

魅力之城开门揖客

少林拳、三节棍、枪术、刀术……轮番展现的少林功夫行云流水、观赏性极强,写实的打斗长镜头传达出传统武术魅力——1982年公映的经典功夫片《少林寺》,创造了万人空巷的观影人次和票房奇迹。彼时,由李小龙在好莱坞激起的功夫片热潮风靡全球,“Kung Fu”一词大放异彩,早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随着电影的热播,“天下功夫出少林”家喻户晓,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成为盘桓在海内外无数青年脑海中的梦想之地。

2019年10月,全球五大洲105个国家的百余名“汉语桥”参赛选手,比赛之余来到登封塔沟武校、嵩山少林寺游学,他们中有不少“功夫迷”,直喊“圆梦了”。来自新西兰的路景茂更是深情表白:“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少林武术就被深深迷住了。”来自爱沙尼亚的韦鹏则激动地说,要把手机拍到的功夫表演分享给朋友……激烈比拼的赛场上,澳大利亚选手文碧玉一套中国功夫打得从容舒展、柔中带刚。联谊活动中,学过一年少林功夫的玻利维亚少年汉斯,现场表演少林拳,有板有眼,赢得阵阵掌声。

据了解,在登封的各大武校中,常年都会有数百名外国人“常驻”,他们在这里学习少林武术,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世界功夫看中国,中国功夫出少林。郑州作为中国功夫的重要发源地,大力塑造‘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对于加快建设‘四地一重地’,打造国际功夫旅游目的地,意义重大、正当其时。”郑州市资深文化人表示,功夫与长城、故宫已成为当今海外最知名的中国文化IP。少林寺在多个国家建有少林文化传播中心,塔沟武校连年参与央视春晚演出。在外事活动中,功夫表演已成为出场率和关注度最高的“文化主餐”。

“如果想让别人了解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大门让他们来到你们的城市,来到你们的人民当中。”2008年,在首届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美国华盛顿市副市长尼尔·阿尔波特的话让人印象深刻。15年后,就在郑州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时刻,来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埃及等26个国家43个城市的国外旅游城市市长和市长代表,与59个中国国内旅游城市市长和市长代表相聚“天地之中”,共谋全球旅游发展大计。

论坛主旨演讲、世界旅游联盟·城市旅游对话等活动中,海内外嘉宾的真知灼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郑州之夜”活动则尽展“天地之中”的独特魅力,让四海宾朋舞之蹈之心悦之。

文武双全,舞武和合。郑州歌舞剧院用舞蹈演绎历史,用舞剧传播文化。自2014年开始承担国家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任务以来,包括民族舞蹈、少林功夫、民族乐器在内的一台台节目演出,让璀璨绚烂的中华文化在一个又一个新的舞台上绽放——该剧院先后出访波兰、意大利、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两次赴泰国、新西兰、美国,3次赴哈萨克斯坦,受到驻外使领馆以及当地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赢得了国际赞誉。

“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关注和喜爱,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每一位演职员也为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自豪骄傲。”郑州歌舞剧院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剧院将推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将中国文化以舞蹈语言讲述给全世界。

文明交流互鉴

贵在相知相亲

古代埃及的猫木乃伊、木棺盖,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古代印度的陶罐,中国黄河流域的彩陶……去年春天,随着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启幕,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在绿城交相辉映,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夺目光彩。此次展览共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珍贵文物203件(套),讲述了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

大河奔流,文明潮涌!大河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其他三大文明不复存在,唯有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作为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发展等进行研讨交流的国际论坛,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以大河的名义共话人类文明。

为什么是河南郑州?

河南是黄河文化核心区,承载中华文化主根主脉,在赓续中华文明、推动传承发展上承担重要使命。郑州则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区域,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主要实证地之一。

其间,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同时四个分论坛的讨论与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

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百花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参与国外考古与学术交流的机构之一。中埃联合考古发掘项目——孟图神庙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是中国第一支成建制的专业考古团队进入埃及开展考古发掘研究项目,填补了我国在埃及考古领域长期以来的空白,对探索中埃两国古老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罗合作的“罗马尼亚多布若瓦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也是第一支中国考古队在欧洲的考古工作。库库特尼文化与郑州仰韶文化彩陶研究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两国早期文明交流互鉴合作方面的广阔空间,在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国最新考古科研成果,传播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工作中积极加强国外考古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国际视野,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现河南考古的先进理念与技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郑州会积极参与文物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和国家“中华文明走出去”工程,探索参与古希腊、古罗马、中美洲等地的古文明考古工作,发挥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优势,积极推介中国考古学的成就和理论体系,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对外扩大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加深群众对于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据郑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初见惊艳反响热烈,他们便一直寻找机会,2020年以来,相继推出了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微观之作——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大河文明展,精彩纷呈的展览让市民拓宽了眼界,加深了对世界文明的认识与了解。

城市既是有机体,也是生命体。这里刻印着文明的进步,有着多彩的生活、动人的故事,也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冀。以优势产业国际化为牵引,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平台,郑州吸引了许多国际人才来郑生活工作、创新创业。

宇通外籍专家苏珊是一名汽车造型设计师,在身边的人们还认为自动驾驶巴士只存在科幻电影中时,来到宇通的苏珊看到这里的研发已颇具规模。“我参与了车顶与雷达的造型设计,让它们看起来非常具有未来感。看到一辆车从自己画的草图演变成真实的产品,真的很开心。中国有很多创新和高科技,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好选择,我真的很喜欢这里,会在这里待很长时间”。

来自巴基斯坦的Dr.Afzaal,2015年追寻哥哥的脚步来到中国留学,如今,他在郑州已经有了3家巴基斯坦餐厅,“准备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城市中长久定居,郑州人非常热情,给我很多帮助,我对这里感情很深,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异国美食带来的不仅是味蕾的跳跃和满足,国际化让生活有了更多可能,而文旅融合,让这些生活、这些故事流动起来,谱写着城市发展与文明往来的动人乐章。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郑州更加注重文旅体产业的融合与创新。聚焦消费场景不断推出新业态,打造主客共享的新文旅场景,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银基旅游度假区、建业电影小镇等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禅宗少林、黄帝千古情、唐宫夜宴等节目长演不衰,瑞光创意工厂、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区、磨街等老厂区焕发新生。

在郑州买全球,也可以卖全球。位于郑州经开区的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有着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数十条国际和地区货运航线,如同新时代的“空中驼铃”,不断彰显着郑州国际贸易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3600年前,郑州是地球上最繁华的大都会。差不多同时期的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亚述城,印度河流域的哈罗巴城等,规模和建制都比不上郑州商城。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赋予古老“商都”新的内涵,“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是郑州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带着这份荣光,郑州让“天地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擦得更亮!

(来源:郑州日报 记者 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