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人气火爆,人山人海情景再现。全国主要城市、重点旅游景区持续迎来客流高峰,“人从众”场面频频出现。众多景区门票收入和营业收入均实现高位增长。部分景区逼近最大游客承载量,不得不采取限量、预约、错峰、分时分段游览等措施。“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火爆,离不开交通物流行业的支撑,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强劲。
“三流叠加” 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突破1500万辆
据了解,目前,全省高速通车里程已达8321公里,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全省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提示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探亲访友、旅游度假增多,群众出行需求旺盛,人流、物流、车流密集,中、短途自驾出行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选择。
“我们一家5口,开车去了嵩山景区,高速假期免费通行,开车出行最方便了。”郑州市民康女士说。和康女士一样选择自驾出行的人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省高速公路车辆总流量约为1525.32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32.65%,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5.24%。其中,小型客车总流量约为1397.29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41.15%,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5.38%。全省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约为349.4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1.97%。水运方面,全省水路运输投入运力3249艘次,完成客运量30.67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8.88%。地铁方面,郑州地铁发送旅客约为1123.60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28.49%。洛阳地铁发送旅客约为180.69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56.94%。流动的车辆和人流,像蓬勃的脉动,彰显着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实行高峰线运行图 “米”字形高铁优势显
4月16日,“五一”假期前一日即4月30日的车票正式发售。不少网友感慨12306App“开票即候补”、“准备十分钟,抢票一秒空”。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热门目的地为北京、成都、上海、重庆、广州、西安、武汉、长沙、郑州、杭州。大城市与旅游城市间的旅客流动更频繁,购票难度不低于春运。旅游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五一”假期的出游人数大幅超过过去几年。
针对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高度叠加,国铁集团郑州局充分发挥“米”字形高铁优势,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采取加开高铁动卧列车、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措施,及时增加热门区域、线路和时段运力投放。
其中,针对热门方向、热门城市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趋势,国铁集团郑州局加开了上海虹桥、北京西、杭州东等方向临客列车;在省内出行方面,国铁集团郑州局加大旅游城市列车开行力度,加开管内洛阳龙门、安阳东、南阳东等方向旅客列车,最大限度满足直通旅客出行需求。
作为全国率先完成“米”字形高铁建设的省份,河南的“米”字形高铁成网极大提高了各地区之间以及与周边省市的交通联系,大幅提升运输服务供给能力,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以郑州东站为例,数据显示,每天有超640趟高铁列车由此开出。飞驰的高铁列车赋予生活更多可能性,而快速的人员流动也为河南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也是返程客流高峰。5月5日,我们预计发送旅客83.2万人次,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268趟。”国铁集团郑州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最大程度满足返程高峰旅客乘车需求,当天加开了临客列车65趟。其中,加开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热门方向担当旅客列车14趟,加开郑州东至洛阳龙门、南阳东、安阳东,安阳东至南阳东等热门区段担当旅客列车38趟,开行北京、上海、杭州等方向夜间高铁22趟。
交通提质赋能 文旅花开中原
都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如今的交通不再单纯是出行的路径,而是一幅幅人在路中、路在景中的生动的画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不断丰富,不仅为河南产业兴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河南文旅创新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我省出台的《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创建10个以上旅游公路示范县,建成100个以上功能完备、智能便捷的旅游驿站,推出1000公里以上全国知名的“公路旅游”特色路,构筑1万公里以上“通景、链景、融景”的旅游公路网,到2030年,基本形成“交通引领、旅游主导、产业融合、文化赋能”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河南样板。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正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工作路径,紧抓高速公路“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农村公路“提档提质”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实施省级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持续提升景区连接道路等级和服务水平。到“十四五”末,实现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高速公路全覆盖、二级公路基本连通。
同时,积极推进场站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游客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旅游直通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服务,确保“最后一公里”便捷畅通。带动沿线民宿、民居、农家乐蓬勃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特色种养等产业加速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河南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旅游资源禀赋,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将“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体系建设。
其中,以“红色信仰、绿色体验”为主题,推进覆盖3市22县的“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串联鄂豫皖苏区首府、何家冲等65处热度景点,总里程约2760公里;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推进覆盖9市42县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串联少林寺、龙门石窟等84处热度景点,总里程约4810公里;以“太行天路、畅享运动”为主题,推进覆盖5市10县的“太行天路”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串联红旗渠、云台山等53处热度景点,总里程约1855公里;以“生态伏牛、尽享休闲”为主题,推进覆盖4市14县的“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串联老君山、丹江口等67处热度景点,总里程3865公里。
未来,河南将完善旅游公路网络布局、加强旅游交通服务、开发打造交通文化旅游新产品,到2030年,全面建成“贯通全域、衔接顺畅、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质”旅游公路网。(大象新闻记者 付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