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丨不忘本来 开创未来——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见闻
溱洧之畔、黄帝故里再次见证春天里的“文化盛宴”。
黄帝文化论坛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重要活动之一,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先声工程”。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夕,4月9日至10日,以“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在新郑举行。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是华夏文明基本特质形成的源点和起点。论坛上,来自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登台开讲,多维度、多层次阐释以黄帝文化为源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展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何而来,“根”在何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滥觞从黄帝那里奔腾而来。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在应势处变中升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赋认为,以黄帝创制为特征,凝聚、演变而成的黄帝文化,以其开拓、进取、统一、团结、和谐、创新等文化理念及其底蕴,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丰富、继承、弘扬和发展,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离不开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纽带。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伟大文明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认同的象征、中国精神的象征。延绵数千年的黄帝精神还在延伸,具有民族精神的同一性、文化价值的同一性、生活形态的同一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从源头追寻中华文明,就是从黄帝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和奋进力量,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罗马之后再无罗马,中国之后还是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黄帝文化中彰显着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华先民及其后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包容特质的祖先认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国家认同传统,是中华文明‘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多年不断裂的根本原因。”
“时代赋予使命,使命需要担当,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在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看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看到自己设计的黄帝故里园区、殷墟博物馆新馆从图纸成为现实,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激动不已。“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离不开其中的核心概念,比如从黄帝文化中开始或者延伸出来的‘自立自强’‘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建筑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种精神,通过空间序列把这种文化的张力凸显出来,更加彰显中国气派、文明力量、时代格局。”论坛上,他以“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为题,将建筑创作构思源点与哲学基础娓娓道来。
“凝聚、团结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继承甫一登台,就抛出了问题。
“是黄帝和以黄帝文化、黄河文化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进一步解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不断传承弘扬黄帝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支撑。”
论坛之上,相同的心声共鸣回响: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来源:大河网 记者 王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