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河南
河南 > 要闻 > 社会 > 正文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为纪念老子诞辰2595周年,3月24日,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在鹿邑县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这一展演活动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鹿邑县人民政府主办,鹿邑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活动自3月24日起至4月23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李修建、副所长刘先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沈国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任李全民、副主任白露,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姗姗,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银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王科杰,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穆乐,中共鹿邑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史凯歌、鹿邑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鸿等出席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非遗市集、民间民俗表演三大部分。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在3月24日上午启动仪式上的传统戏剧展演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越调剧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申小梅,国家一级演员陈清林表演了豫剧越调《老子》“孔子问礼”一折;国家一级演员刘志友、孙倩倩表演了豫剧越调《李天保娶亲》及豫剧《花木兰》、越调《山花烂漫》;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罗喜悦表演了京剧《梨花颂》等。演员们专业的唱腔,到位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在活动现场还展演了舞龙舞狮、担经挑、唢呐、担花篮、抬花轿等民间民俗非遗项目。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在非遗市集现场,鹿邑虎头鞋虎头帽、观堂剪纸、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李氏中医药酒炮制技艺、黑陶制作技艺等30多个非遗项目集中进行了展演展示。在项目展示区内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非遗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纷纷购买或收藏。

在民俗表演现场,“穿越式”的民俗文化体验,为现场群众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本土传统文化大餐。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而戏台前最是热闹,台上水袖流云丝竹悠扬,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整个老子文化广场人山人海,老子文化广场周围非遗市集相对而立,各色非遗产品琳琅满目,让整个广场被热闹的烟火气笼罩。上万人一起逛庙会、看演出、品美食、购非遗产品,欢声笑语中尽显烟火气息,一方面传承着最纯正的中华礼仪,一方面切身感受着传统民俗的魅力,更是有力促进了地方消费。

鹿邑县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经当时的河南省文化厅批准,鹿邑县开始举办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截至今年已是第九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非遗品牌活动之一,也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子祭典》举办的传统戏剧类展演活动。该活动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利用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平台,努力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践行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九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将全程以多元文化形式的融合,呈现出满满的仪式感,展现出礼与乐的饕餮盛宴,为在场群众带来了“穿越式”民俗文化体验的同时,更好地传承非遗民俗文化精髓,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让古老的非遗民俗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全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