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随感杂记之四|问世间情为何物——从元好问《雁丘词》说起

老许随感杂记之四|问世间情为何物——从元好问《雁丘词》说起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在《秋雁词》中那句惊天之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知震撼而感动了天下多少人!其中那些未读过《秋雁词》原文的人,往往认为这是直接写青年男女爱情之作。特别是看了金庸《神雕侠侣》中,李莫愁说的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后,(注意,金庸加了一个“人”字)更信如此。其实这句话写的是痴情的大雁,并不是直接指人。作者用的是以物喻人或者说以物喻情的手法。这在该词的小序中已交代得清清楚楚。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今太原城)应试,路上遇到捕雁人向他讲述一则异事:今日早晨用网捕获一只大雁,就把它杀了。没想到另一只脱网而逃的雁悲惨哀鸣,始终不肯离开,最终竟然一头撞地而死。元好问听后,感叹不已,便从捕雁人手中将这两只死雁买下,葬在汾水河畔,以成全它们生死相随的痴情。并垒起石头作为标志,取名雁丘,于是写下了这首《雁丘词》。词的全文如下:

《摸鱼儿·雁丘词 》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不妨把正文也用白话描述:

请问世间的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甘愿生死相随?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共同度过了多少冬寒夏暑。比翼双飞虽然快乐,离别却真是痛苦。但偏偏有痴情儿女沉醉其中。那殉情的大雁应该说:此去万里层云飘渺,暮雪覆盖千山,形单影只的我,今后又能飞向何处呢?

这汾水去路依旧,昔日曾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当年萧鼓喧天而今寂寞无声;曾经的破秦平楚之地,如今是瓦砾荒烟。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凄风苦雨中枉自哀啼。上天也应嫉妒这双雁生死相许的痴情,不信吗,绝不像那些莺歌燕舞皆化作一抔黄土。我把这对大雁安葬在此,要使它们的美名流芳千古,留待文人骚客为它们醉酒高歌,来此雁丘凭吊这一对爱侣的亡灵。(注:此词上片写雁,情境交融,但下片总有疏离之感,与上片难成一体,显得不够协调。“横汾路”三句:因为双雁是葬在汾水之上,可能作者联想到当年汉武帝泛舟汾河时所作的《秋风辞》。如“横汾”“箫鼓”皆用《秋风辞》中的语典:“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zhào歌。”但由雁而及于汉武故事,总嫌有些牵强。)

古往今来,其实广大淳朴的老百姓是相信真正的爱情的。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早在战国时《庄子·盗跖》中讲述了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一个名叫尾生的小伙子与一个姑娘约定在河的桥柱旁相会。可那女子没有按时到来,此时恰好大水上涨,渐渐淹没了桥梁。尾生不愿意离开,坚持守在原处,抱着桥柱等待女子的到来。最终,洪水将尾生淹死。这个为爱坚守承诺而死的悲剧故事,就是以真情“生死相许”的典型。

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一节,更是尽人皆知的生死相许的典型。

在中原中医药文化中,有一个关于道地药材“密二花(新密金银花)”的凄美传说。(摘自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密岐伯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在新密伏羲山五指岭一带,有一年瘟疫大流行,尸横遍野。生长在伏羲山的老中医金老汉带着女儿银花,为民采药解邪热,除瘟病,深受群众爱戴。一次行至山涧,美丽的银花却被瘟神抢走了。一位名叫忍冬的小伙子,听说青梅竹马的银花被抢走,十分气恼,就赶往瘟神住所,出其不备,救出了银花。两人一起赶往岐伯山,去请金老汉的师傅药王岐伯帮忙。由于瘟神紧追不舍,忍冬为了掩护银花,自己不慎被瘟神抓住。瘟神无耻霸道,令小鬼将忍冬投进深潭,溺水而死。但是忍冬的尸体却直立而不下沉。

银花从岐伯山请来了岐伯,降伏了瘟神。可是忍冬已死,银花悲痛万分,就一头碰死在忍冬的坟前。人们将他们两人的尸体合葬在一起,不久,他们的坟上生长出了金灿灿、银闪闪的金银花。

此后不几年间,整个伏羲山五指岭满山遍野都开满了金银花。凡是患瘟病之人喝了金银花茶,就很快痊愈。因此地所产的金银花是忍冬和银花的化身,故泡在杯中的金银花多立于水中,表现了为百姓捐躯,溺水而不沉的气节。

产于密县五指岭山区的金银花,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药效最好,成为国内知名的道地药材,俗称“密二花”。

元好问所写的雁丘也是有史志记载的。据《大清一统志》载:“雁丘,在阳曲县(今属太原)西汾水旁。”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景区,景区内置雁丘石,石背刻有《雁丘词》。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34岁出任国史院编修,擅作诗、文、词、曲,被尊为“北方文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悲壮殉情的大雁深深震动了词人的内心,元好问仰天一问,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形象,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爱情颂歌。

800年来,探访雁丘旧迹、吟诵踏歌《雁丘词》的人们络绎不绝,正与《雁丘词》中“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之咏相互呼应。

雁是古人心中的灵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七卷中赞大雁有“诚信、礼貌、节操、智慧”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zēng 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其智也。”

雁在古人眼中是浪漫的意象:称两相别离为“雁影分飞”;称排列有序为“雁序”“雁阵”;称来往书信为“雁书” “雁帛”。诗人陆游有“哀哀断行雁,来自关塞北”的名句;戏曲家王实甫有“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的咏叹。

作为咏叹爱情忠贞不渝的文化符号,雁丘一直让世人念念不忘。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曾以此为题,先后画《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只影向谁去》《雁丘》三幅以扬善。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曲《梅花三弄》和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亦让雁丘与《雁丘词》为更多人熟知。

据悉,现在太原汾河景区已建起了雁丘园,雁丘园设计面积为58424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就达到49643平方米。如“千古一问”,“汾河美如画 雁丘款款来”等等。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一处人文教育基地。

20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