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泽群再次来到红旗渠青年洞,讲述着他与红旗渠的不解之缘。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站在镌刻着“山碑”大字的青年洞前,作为纪录片《山碑》导演的张泽群,深受鼓舞,回忆起拍摄制作的过程。
张泽群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并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进而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是我们河南人的荣耀,我们要倍加珍惜。做为电视工作者,宣传红旗渠精神是责任担当。”
红旗渠总干渠1965年4月通水,也是这年出生的张泽群,1974年第一次来红旗渠,大渠就在一个九岁少年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1988年第一次到红旗渠实习采访,尚未大学毕业他就想,将来要拍一部电视片,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旗渠。
1989年7月,张泽群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工作,有机会做农业题材的电视节目。10月他就呈报了拍摄红旗渠的选题。1990年正月十六,张泽群和北京广播学院的崔文华老师来到林县采访,那正是红旗渠开工三十周年的日子。
“1990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我们开拍了《山碑》的第一组镜头。1974年曾经陪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走上红旗渠青年洞的李先念主席,为《山碑》题写了片名,1991年这两字被刻在了太行山上。”在大渠边,张泽群深情地讲述他与红旗渠的往事。
1990年张泽群拍摄了《山碑》,2015年又做为导演和主持人,为红旗渠干部学院制作了《巍峨山碑一一杨贵访谈录》。这次正是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张泽群应邀再次来到林州,并成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特聘教授,做了题为《人民至上一一从红旗渠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讲。
张泽群说,为建成“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十万大军“战太行”,十年最终造就出红旗渠精神。山就是碑,碑就是山,大渠镌刻在太行山上,精神铭记在人民心中。大渠修成后,林县十万大军“出太行”。而后的“富太行”、“美太行”,都显示出林州人民发扬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奋斗,改变着家乡面貌。
如今,一百多万林州人民安居乐业,更多外地人到林州观光游乐,林州又进入了“乐太行”的新阶段。红旗渠精神必将继续激励林州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林州。(顶端新闻记者 张玥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