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彩陶坊天时•对话河南文博(10)|| 烟雨太昊陵

仰韶彩陶坊天时•对话河南文博(10)|| 烟雨太昊陵

序——

一条黄河,穿越中国,将所有的故事在沿途种植下来。

这些故事经冬历春,惊蛰、谷雨,顺着风向飘远……

风中有种子。风停了,种子落下、扎根、生长。

于是,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

今天,我们重新上路,寻找那些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种子。几千年风雨洗礼,它们早已混凝为华夏文明的魂魄——在博物馆的展架上,在广阔大地的阡陌间,在经典古籍的墨香里……

我们和它们展开对话,这种对话充满了神奇、能量、惊喜、智慧、激越……快意之中,我们品味华夏精彩!

自动播放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出发去淮阳太昊陵的当日,雨水不断。湿滑的路面,使得车轮左右摇摆,一路惊恐不定。便在心里一直祈祷,愿伏羲“人祖爷”天灵保佑。

接待我们此行访问的,是李乃庆先生。他带领我们走进太昊陵景区栏档时,检票人员一眼便看到他,直称呼他“馆长”。后经询问得知,太昊陵全称是太昊陵庙,曾经由设在这里的博物馆管理,是“馆庙合一”。李乃庆先生曾任淮阳县博物馆馆长10年。身为作家、文博研究员的他,对伏羲文化的研究极为专长。对太昊陵庙原貌的恢复、修建,他起着规划、设计、建设的巨大推力。

图片

作家、文博研究员、原淮阳县博物馆馆长李乃庆

太昊伏羲被神化,但不是神话

淮阳的平粮台遗址,早在1980年就考古发掘出4600年前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进一步考古发掘,发现了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入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考古证明,平粮台古城址即是古宛丘之地。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陈风宛丘》,《尔雅注疏》、《晋书》中记载所示,以及地理方位分析,平粮台就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这就是淮阳最早称谓宛丘、陈的由来,是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的都城所在。作为伏羲时代的都城,淮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

在淮阳当地,太昊伏羲氏被称为“人祖爷”;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伏羲被称为“华夏人文始祖”。

图片

“伏羲之前,人们没有天地的概念,没有阴阳的概念,也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是伏羲找到了自然界的规律,指出上为天、下为地,白天为阳,夜间为阴,后人称之为‘一画开天’。他分出天地、分出阴阳以后,用八卦的符号来代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天八卦’,他揭示的是自然规律。周朝建立后,周文王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又推演出了《周易》,被称为‘后天八卦’,它揭示的是人文规律。这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为什么说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李乃庆这样跟我们讲解。

史料整理,伏羲氏观天地阴阳而创制先天八卦,造书契取代结绳记事,发明网罟捕鱼,养牺牲以兴庖厨,造屋庐改善居住条件,制嫁娶,以龙纪官等。这样的功绩,在人类社会处于蒙昧时期,确实是“开天辟地”。

“伏羲时代之前,不是没有文明,但那时仅仅是文明的火花,但到了伏羲时代,升起了文明的火焰。”李乃庆说。

在他看来,人们谈及太昊伏羲总会不自觉地带上“相传”二字,那是因为太昊伏羲被神化了,但不是神话,更不是虚无的。

从伏羲到黄帝,文明在传承中得以延续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字经》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自伏羲氏画八卦,到神农氏种植五谷,开始农业生产,再到黄帝创制衣服,规定礼仪,中华大地走向文明。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被后人尊称为“三皇”。

图片

从伏羲到炎黄二帝,是人类从渔猎到农业、再到农耕文明的一个发展历程,更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积累形成文明的一个过程。文明的初期,只有农业、牧业生产进步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规模,一个人类群体才能供养一定数量的非生产人口,人类脱离野蛮,才有了前提。一个群体,如果没有首领、管理人员、战斗和守卫人员、祭祀人员、巫师、工匠,或者虽然有,却不能专职、专业化,或人数太少,是绝对跨不进文明的门槛的。而要使这批人分化出来,达到占人口一定的比例并能维持,就必须生产出能够养活他们的食物。而要形成政治实体,出现等级制度,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祭祀场所、制作礼器、形成城市,出现专门市场的手工业作坊,有专人从事非生产性工作,更需要食物以外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可能现出专门从事精神财富创造的人,并且其人数能够保持稳定或逐步增加,继而才能保持精神财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把思维回到6500年前。什么叫‘业’?只有做大了,才叫‘业’。”李乃庆对文明发展的进程,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考古研究证明,黄帝时代,是仰韶文化的中晚期阶段。这个时期,社会开始“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门化、脑力劳动阶层化、部落酋邦化、礼制规范化”。

回望历史,黄帝时代的中华文明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能够看得到伏羲时代留下的光影。

黄帝祭祖大典,仰韶彩陶坊应天时而供奉

自古以来,从先民到如今的黎民百姓,从远古的庄严祭祀到如今的隆重祭典,华夏文明的根与魂似乎从未走远。

图片

今天,太昊伏羲陵的祭祀与庙会活动盛况空前。每年太昊陵庙会从二月二开始至三月三结束,祭祀活动便会吸引从四面八方来的华夏儿女,现场人声鼎沸,击鼓奏乐,祈福民众万千。2008年朝祖会期间,太昊陵的单日参拜人数曾高达82.5万人,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这样的风土文化从哪里来?人们终究又希望到哪里去?

每年阴历的三月三,在新郑黄帝拜祖大典隆重举办之时,仰韶彩陶坊天时都会被指定为祭典用酒。穿越时空,如果先民有灵,对小口尖底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图片

在一路欢歌的岁月前行中,小口尖底瓶,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她从酿酒容器出身,升华为盛酒的祭器,在靠天吃饭的远古时期,以它礼敬天地,彰显礼仪肃穆。

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几千年前敬奉天地的小口尖底瓶供奉用酒,如今,仰韶彩陶坊作为中华老字号,承袭仰韶文化,以国宝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的史前艺术基因,融入发展千年的陶元素,酿造出独具特色的“陶融香”酒,所推出的仰韶彩陶坊天时、地利、人和产品,极具匠心品质和独有的文化内涵,走进了国人盛情待客的餐桌,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近期,仰韶酒业擎举“高端文化白酒旗帜”,坚定不毅地走上了新的征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