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河洛厚土 邂逅最早中国丨大河风物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稽古河洛厚土 邂逅最早中国丨大河风物

中国,论其出处,何尊有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最早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探源华夏,茫茫禹迹、烈烈汤誓、赫赫成周,“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拨开浩瀚历史烟云,宗周成周王城可寻,殷商故地甲骨现世,一个个曾经的“中国”被证实,那么最早的中国——夏朝,其都城在哪里,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图片何尊——“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图片何尊——“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图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图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图片二里头遗址考古现场

图片二里头遗址考古现场

世纪探索,得见夏都。稽古河洛厚土,寻觅最早中国,地层如同一座沙漏,计算着朝代的次序,湮没“无足轻重”的数据,当一切归于尘土,谁能证明普通人曾经爱过,二里头的出现唤醒了血脉上的“中国”羁绊。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几代考古人从1959年在此地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探索,拂去文明迷雾、撇去历史积尘,用一铲一刷在一砖一瓦上,相继发掘出万余件夏朝文物,夏王朝从传说开始具化为真实的、可感知的历史。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单体建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珍藏着这些夏朝的痕迹,博物馆以“华夏之源最早中国”为基本设计理念,整体似钥匙又若盘龙,既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又以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准确地表达了二里头在早期中国研究中的崇高地位。

图片第一王朝展厅

图片第一王朝展厅

图片大禹治水雕像

图片大禹治水雕像

第一王朝,月朗星稀。上古洪水肆虐,禹持木耒,随山浚川,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民心众望,划九州、制九鼎,任土作贡,“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中国开始从满天星斗的邦国时代进入到月明星稀的王国时代,而后夏启子承父位,“赐土命氏,祚以天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二里头遗址、王城岗遗址等一系列夏文化密切相关的遗址,《史记》、《竹书纪年》等历史文献,地下和地上、文物与文献,科学、系统地揭示了夏王朝的发展脉络及历史意义,彰显了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图片宫殿建筑模型

图片宫殿建筑模型

赫赫夏都,建中立极。“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二里头遗址300万平方米左右的都邑界,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路网:中国最早的大十字路口;中国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中国最早的青铜爵、青铜鼎、青铜兵器;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慎密规划、布局严整、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它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且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的都邑遗址,其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百世沿用,实乃“中华第一王都”。

图片“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铜爵

图片“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铜爵

图片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

图片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礼器,星火文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被誉为“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铜爵,束腰平底,锥足细长,腹列乳钉,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百片绿松拼合镶嵌,加工精巧,丝丝入扣,球形眼珠灼灼逼视,幽绿光泽氤氲神秘,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置身其中,刹那恍惚,如同复活了夏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王权与信仰,仍存于纹络之间,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青铜与绿松之间,看到那些被夏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图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夜景

图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夜景

图片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新洛阳

图片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新洛阳

我们探寻着最初的探寻,感到另一群人跨越时空,望见中国的文明延续,四千年岁月,仿佛刹那间,中华文明从二里头开始,从河洛大地开始,启元中国,文传诸夏。多年来,处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核心区域的洛阳,以洛河为血管、以北邙为骨骼的洛阳,每一步踏向历史深处的探寻脚步,都会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激荡出回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更是将“最早中国”拉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这或是“何以洛阳”对于“何以中国”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