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漯河:深挖文字文化,厚植城市底蕴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漯河:深挖文字文化,厚植城市底蕴

从8000年前的贾湖刻画符号到许慎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在漯河这片沃土之上,孕育了丰饶的文化积淀。2月20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漯河”,探访贾湖遗址、许慎文化园,感受文字的力量。

走进贾湖遗址博物馆,采访团被一面刻有众多之“最”的装饰墙吸引。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刻符号、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在漯河贾湖遗址,9000年前的远古先民,在这片水土丰茂的土地上,筑建房屋、驯化家畜、抟土制陶、耕种水稻,留下了文明的先声,中华文明从此处闪耀。

据了解,贾湖遗址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面积约55000平方米,距今约9000―75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的代表性遗址,进一步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至9000余年,被誉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在1987年,考古人员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甲骨契刻符号,其中一些符号字形与甲骨文文字极为相似,笔画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已经具备了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贾湖遗址博物馆内,还有众多互动体验装置、动画视频讲解,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年轻的语态解读中华文明闪耀时刻,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据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武艳芳介绍,贾湖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进行试开馆。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中,有许多人物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慎就是其中之一。

许慎,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出生、治学、终老于漯河,著有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他开创的部首检字法,沿用至今。

走进许慎文化园,一条80米的汉字大道,犹如一条时光长廊,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篆书.....带我们回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许慎文化园依托许慎墓而建,分布有六书石柱、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状元堂、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等建筑,收藏了大量许学、经学书籍和字书、辞书、文字文物以及名人字画。

两汉时期,古、今文经学之争异常激烈。许慎为了正本清源,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翻阅大量的典籍,编撰了《说文解字》,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为汉字学发展和中华文明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慎文化园研究联络科科长朱菲辉介绍,《说文解字》系统确立了认识汉字的方法,直到现在,众多学者认为讲解字理教学的方法还应该依从许慎的六书法。其次,许慎发明了偏旁部首,将一万多个字,分解到540个部首中去,我们现在的字典传承了这个方法。而且,许慎《说文解字》中保留了篆书的写法,小篆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如果没有《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我们今天就不能正确解读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有了《说文解字》才有了打开甲骨文、金文的“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传承弘扬汉字文化,许慎文化园开展了少儿启蒙开笔礼、传承诵经典,国学公益学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传承许慎精神,弘扬汉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拂去千年尘埃,泼洒时代浓墨。漯河深挖贾湖文化、许慎文化,厚植城市内涵底蕴,赋能城市发展,打造高质量文旅发展新名片,书写时代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