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恐惧中丢失的自己

找回恐惧中丢失的自己

“社恐”成为很多年轻人自我调侃方式,不过,“社恐”也可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障碍。在现实社交过程中出现强烈的害怕、焦虑、抗拒等情绪问题,以及刻意回避他人的眼神行为,都可能是“社恐”。

有时候,这种行为是能够意识到,但难以控制的。在临床医学中,“社恐”属于恐惧症的一种,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主要是指患者对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不安,出现脸红、手抖、气促、心悸、出汗、甚至是无力、恶心甚至昏厥等回避性反应。

目前恐惧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临床专家研究表明,可能与生理因素、素质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系,家属性格存在胆小、羞怯、高度内向时,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同样的现象,这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另外,当孩子从小父母就给予过多的保护,孩子成人之后发生恐惧症概率较高。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害怕的时候,人脑在特定情况下有恐惧感及受到惊吓,但这不代表你必须一直生活在无法抵抗的恐惧中。实际上,恐惧症也没有那么可怕,一起来试试以下缓解过度恐惧的方法吧。

1、积极的自我暗示

放下内心的恐惧,给予大脑积极的鼓励,或者对镜微笑,说说鼓励自己的话,“我一定可以战胜恐惧症”“这没什么好怕的”增强心理建设。

2、接纳自己

改变心态,发现自己的长处,尤其要去掉自卑感。当我们在自我暗示的时候,想象自己战胜了恐惧的具体景象。譬如,带着明确的社交内容参加社交,不过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社交并没有那么恐怖。

3、放松训练

当我们将要面对恐惧的事物之前,可以尝试自我放松的方法。深呼吸、打坐,让自己进入一个平和、稳定的境界中。

4、榜样的心理支持

好的榜样能给人强大的心理支持,遇到让自己过度恐惧的事物,可以模仿榜样行为模式,从他们的身上汲取积极的精神,鼓励自己、抚慰内心。有条件的话,可以向有经验的榜样寻求帮助。

5、 及时记录下害怕的事

在你感到害怕的那一刻,取出纸笔写下当下自己害怕的事。把恐惧客观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承认恐惧的存在,将使你更容易接受恐惧。

越逃避,越害怕,逃避恐惧只会让你更加不知所措。在日常生活中,恐惧情绪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人类生理反应之一。但是面对害怕的事物时,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恐惧的事物,并非想象的那么可怕。积极面对恐惧,才是胜利的开始。(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蒋燕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