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黄河中游自北向南冲出晋陕大峡谷,迎面撞上秦岭,随后左转向东奔流,在三门峡进入河南。
9月14日,“黄河安澜”网上主题宣传活动三门峡分会场正式启动,聚焦三门峡“黄河安澜”治理成绩。三门峡是河南的“西大门”,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兴起。近年来,作为黄河入豫第一市,三门峡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抢抓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先后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主要生态指标居于全省“第一方阵”,生态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是河南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样本,以优异的成绩交出“高分答卷”。
“十百千万亿”工程联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并举
三门峡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建、因黄河而兴,作为黄河入豫第一站,市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线长、面广、点多,重任在肩,使命如磐。
黄河安澜,生态为先。三门峡市积极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进,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亮点纷呈,千里城市绿廊生机盎然,万亩矿山复绿增彩,亿吨黄河泥沙综合利用探索新路,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过多年持续修复,三门峡黄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上升,白天鹅栖息地由点串线、由线成面,让白天鹅用“翅膀“为三门峡投出肯定一票。
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黄河安澜”采访团一行到达三门峡湖滨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见证其通过多措并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区。目前,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雏形初现,已建成高标准生态梯田约2万亩,种植中药材、特色林果和油菜、油葵等景观作物。建设万亩药木园,播种苦参、板蓝根、连翘等中药材3000余亩。治理修复露天铝土矿山3400余亩,绿化面积4000余亩。万里黄河第一坝、“大美黄河”花景、油葵油菜、丹参花海已成为网红打卡地。黄河岸边,满目青翠,一派祥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黄河日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守牢黄河入豫“第一关” 绷紧确保黄河安澜这根弦
三门峡因黄河而生,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是其承担的重大职责使命。采访团一行到达三门峡黄河大坝后,有成员不禁感慨:“三门峡水库雄浑壮观,历史悠久。我们在听过讲解之后深深被先辈建设大坝时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震撼。”
三门峡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至今仍在防洪、防凌、发电、调水调沙、城市供水、农业生产、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三门峡大坝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目前,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每年径流约58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近60亿立方米,控制着黄河来水量89%、来沙量98%。实施总投资270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扎实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实施以三门峡大坝库区为重点的亿吨淤积泥沙综合利用,形成了黄河泥沙资源“(探)测—(抽)取—输(送)—(利)用—评(价)”全链条技术,每年可减少库区淤积500万吨。
结合旧城改造,实现新建成区“海绵城市”全覆盖和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全贯通。今年汛期,三门峡市降雨量较往年增长1倍以上,特别是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大幅增加,先后遭遇黄河1号、3号洪峰过境,大坝及时启动黄河潼关326高程应急预案,实施重点除险加固工程,确保了安全度汛。
黄河宁,天下平。目前,三门峡库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实现了区域性生态平衡。水库岸边,满目青翠,湖光山色;大坝下游,大河温顺,一派祥和。
延续历史文脉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在虢国博物馆里体会“藏礼于器”的东方智慧,在庙底沟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的身临其境。“黄河安澜”采访团一行先后到达虢国博物馆和庙底沟遗址,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回响。
虢国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据悉,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虢国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造型,梦幻般的陈列设计,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神秘的上古国君陵墓,全新的服务理念,高雅的参观氛围,成为观光休闲、品尝历史文化大餐的极佳胜地。
“环幕影厅和LED屏幕能够把观众一下就带进去,让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仰韶文化的魅力。《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和《彩陶历险记》,都带给我通俗、沉浸的体验感。”采访团的一位成员在看过庙底沟遗址的演出后如此表示。
据介绍,庙底沟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分期的标尺,是华夏文明有序传承的有力证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与开放,不仅是三门峡市依托资源优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黄河文化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三门峡市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窗口。
持续彰显黄河文化之“魂”,探究华夏文明之“源”。三门峡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年周年为契机,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将延续历史文脉,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赋能高质量发展有效载体,全力保护、传承、弘扬本地黄河文化。
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大河东流铺展大美画卷。三门峡在保护黄河安澜、生态治理、文化传承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大河潮涌澎湃起,奋楫扬帆正当时。三门峡正坚定自信地逐梦前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里,奏出最响亮而壮阔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