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小镇做题家”的底色是奋斗,不应被嘲讽和污名化
河南
河南 > 原创 > 凤鸣 > 正文

凤鸣|“小镇做题家”的底色是奋斗,不应被嘲讽和污名化

近日,因为明星考编争议,“小镇做题家”备受舆论关注。

有媒体文章这样描述: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这是一种幻觉……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话,却裹挟着强烈的感情偏见,背刺奋斗中的大多数人,全盘否定一个群体的努力。在文章的导向下,网上出现了一些嘲讽“小镇做题家”的声音。

“小镇做题家”意为出生在小城镇和农村,因擅长应试,埋头苦读进而完成人生进阶,同时缺乏一定资源和视野的年轻群体。这原本是底层群体的奋斗学子用来自嘲的“梗”,在笔者看来,这个词,自我揶揄,可以;但是嘲讽,不行。

和来自大城市中的年轻人不同,考试做题于“小镇做题家”而言,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数不多的手段。“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高考、考研、考公、考证……小镇做题家们在白热化的竞赛中拼命做题,为的是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虽然没能起手一副好牌,但在尽力打好每张牌;他们并未因为出身不好、资源有限就放弃努力,而选择奋力扼住命运的喉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生活过好。

“小镇做题家”所代表的是奋斗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做题”的本质是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奋斗是他们的底色,实在不应被嘲讽和污名化。奋斗二字对于“小镇做题家”,既有历史的逻辑,也有现实的必然。奋斗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但奋斗的过程极为艰辛。在成为“小镇做题家”之前,他们被标签化为“寒门贵子”,那些堆积如山的题海、寒风中的朗朗书声、酷暑中的孤独与坚持是他们努力的最好见证,不能被带有嘲讽意味的标签所掩盖。

我们相信,历史会抛弃那些前进路上的懒惰者、懈怠者、无为者,而将那些奋进者、搏击者、有为者镌刻在丰碑上,“小镇做题家”毫无疑问属于后者。他们是一群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石、是一个个看微不足道的音符,但依然能在竭力地跳跃中,用奋斗和努力,谱写着新时代的精彩之声。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也公开发声,为“小镇做题家”正名。他说:“我也是小镇做题家,在北大读书时也曾自卑过,将别人午休的时间都用来奋起直追,还编织了一个‘天下无盲’的美梦,至今还在逐梦的过程中。”正如陶勇说的那样,“小镇做题家”不单单是在做题,也在逐梦。值得一提的是,在“小镇做题家”中,不乏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时代弄潮儿。他们或许是保护群众安危的人民警察,或许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基层工作者,或许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或许是攻坚克难的科学家,不论是驰骋于数理、游刃于工巧,还是纵情于艺文,他们亦能在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陈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