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水浒传》是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我们可以欣赏其中记述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中管窥北宋时期我国医学发展之一斑,同时还能在不经意处收获很多传统医学的知识和典故。

书中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高太尉的便宜儿子高衙内,在岳庙门口偶遇了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娘子,动了歹心,便伙同陆虞侯将林娘子骗至樊楼内欲行不轨,幸而林冲及时赶到。高衙内见势不妙,跳窗逃走,受了惊吓,卧病不起。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似高衙内这等仗势欺人、见色起意之徒固然是吓死了也不亏,但一次“惊吓”真得能让人卧病数月之久吗?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在做什么呢?

我们中医经常把人的身体和自然界进行类比,自然界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风调雨顺。风调,代表的是大自然中气流的正常运行;雨顺,代表的是大自然中水液的正常运行。以此类推,人的身体内也有推动着脏腑组织器官各项功能正常进行的“气”,以及能够滋润濡养身体的“血和津液”。气、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就是人体的“风调雨顺”。

人体内“气”的运动和大自然中气流的运动一样,也有四种形式——升、降、出、入。升代表着向上,降代表着向下,出代表着自内而外,入代表着自外而内。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实际上就是脏腑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脏腑之气运动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那么,这种“气”的运动平衡一旦被打破,比如说受到了“惊吓”,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惊吓”给人带来的情绪改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惊”,另一个是“恐”。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惊则气乱,指的是大惊之下会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比如我们常说的成语“惊慌失措”,就是指因为“惊慌”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惊弓之鸟”,就是形容鸟受到了惊吓而乱飞。无论是“不知道该干什么”,还是“乱飞”,都是机体内气流运行紊乱的表现。

恐则气下,指的是大惊或者突然的恐惧,导致人体内气流向下的运动加剧,进而出现肾气受伤的一系列病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吓尿了”。

由此可知,惊吓带给人体的伤害还真不小。那么,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能减轻这种伤害呢?

三个穴位能够帮到你。

第一,膻中穴。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就是俗语中“心口”的位置。按揉膻中穴能帮助平复因惊吓而紊乱的心律,并缓解心痛、胸闷等症状。

第二,内关穴。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时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横宽的方法,自腕横纹处量起。

掐按内关穴,也可以对惊吓引起的心律不齐起到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穴位同时适用于缓解晕车、晕船、打嗝不止的症状。

第三,百会穴。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惊吓为何会致病?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这个穴位能治疗的病症较多,其最大特点为能够“提升阳气”,使过度向下的人体气流运动得到纠正,因此受到惊吓后一定要按一按“百会穴”!

(作者:书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