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郑州,用什么留住人才?
河南
河南 > 原创 > 凤鸣 > 正文

凤鸣|郑州,用什么留住人才?

凤鸣|郑州,用什么留住人才?

1076万应届毕业生即将涌入社会。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铁打的求职难,流水的年。每到毕业季,总绕不开“就业”的话题,当疫情成为生活的分母,就业竞争的加剧会更加影响毕业生的择城意愿。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哪座城市开启人生新篇章,决定着能否拥有更好的工作和前途。对于城市而言,能够留住多少人才,则决定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版图。总的来说,这是一场双向选择。

差距仍存,北上深广人才吸引力依旧领跑

大学生流入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强弱。

自2017年以来,西安、成都、武汉、郑州、长沙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流入,不少城市相继跟进,呈愈演愈烈之势,俨然一场“抢人才大战”。

日前,《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发布。其中,2021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京、沪、深、广位居前四,郑州排名第18位,名次较去年前进一位。

事实上,北上深广四大一线城市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

一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于其本身的就业前景和机遇。其次,来自于薪资报酬、盈利。最后,则是包括治安、交通、购物等在内的其他环境因素。毫无疑问,强一线城市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都较为突出。

晓伟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在郑州某高校就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打算先去杭州“修炼内功”。在他看来,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各类大厂也都会在那里设立公司,通过在这样的城市工作,有机会进入顶尖的公司上班,有利于今后个人发展,可以极大地拓宽个人眼界,也能因为某些机遇彻底改变个人命运。

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图片来源:郑州日报

王倩在郑州找了一个月的工作,她应聘过销售、技术员、市场、文员、助理等岗位。“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毕业后想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所以选择留在郑州,但是在郑州上学的很多同学都决定去北上广。”王倩认为,对于大部分的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你的公司几乎决定了你的路走得有多远。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生毕业后优先选择到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无可厚非。除去优惠政策的比拼交锋,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更多地从户籍和住房转向区域增长潜力、产业发展状况和工作机会,在这些方面,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战略和政策,吸引并留住足够的以年轻大学生为代表的人才资源,从而应对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人才缺口,是郑州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人才流动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的马太效应越来越突出,这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平衡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不仅是郑州,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让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克服的难题。

正在崛起,新一线之城迎来“招才”新机遇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一线城市压力增大,作为替代的“新一线城市”等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选择前往新一线城市发展,新一线城市的后起之秀——郑州也迎来了“招才”的新机遇。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拥有强大的人口吸纳能力和城市活力,近十年间人口增长46.07%,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推动下,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郑州经济综合实力要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迈上大台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性、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在北京打拼了七年的互联网人沙斌,最近准备回郑州定居。沙斌选择郑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在北京落户难,作为一个京漂,没有本地户口,犹如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医疗福利、养老福利、子女教育、购车购房福利都不能享受。另一方面,相对于北京来说,在郑州落户容易,房价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全国的交通枢纽,依靠中部崛起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沙彬说:“大概2019年吧,我回郑州办事,发现郑州和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新区、郑东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国际郑越来越有国际范了,我相信郑州未来可期,我也愿意和这座城市一同成长。”

身为中部特大城市,郑州拥有广大的市场规模,在吸引力、聚集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方面前景可观。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依靠更高的经济运行效率,更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郑州能给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让他们更多获取更高水平收入、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笃力赶超,郑州计划5年吸引百万人才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在“招才”方面,始终不遗余力。

从今年开始,郑州市全面开展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力争2022年,新吸进20万名青年人才留郑来郑创业就业,利用5年左右时间,新增青年人才100万人。

凤鸣|郑州,用什么留住人才?

具体政策上,郑州市出台10条“青年人才新政”,包括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今年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20.08万个就业岗位;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发放开业补贴、大众创业扶持项目补贴,建设2个5—10平方公里的青年创新创业园,打造青年人才“拎包入住”“拎包办公”的服务模式;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博士后可享20万—30万元安家补助;提供创业金融保障,设立100亿元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等。

近日,郑州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有关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招生入学服务工作的通知,每年6 月份第一、二周的工作日,高层次人才可为子女申请入学照顾。

据了解,今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0万,郑州预计超过39万。为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依托“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发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14个省级区域类行业类分市场—156个校园市场”三级就业市场联动作用,为毕业生精准提供岗位信息。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用人单位岗位,预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各高校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积极开拓市场化就业岗位。此外,还将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河南省大中专学生智慧就业平台、各高校就业信息网、相关招聘机构网站同步建立“促进周河南专区”,为毕业生拓展就业信息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返乡面临各种问题。5月22日,河南郑州向返豫大学生喊话:郑州永远是在外学子的温暖港湾,本着自主自愿原则,愿意在郑州隔离的学子,凭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由郑州市统一安排对这些返豫学子免费隔离。此举也是一次提前“抢才”的最佳表现,地方政府的贴心的防疫工作,同样可以赢得大学生群体的好感,增加“抢才”竞争力。

一座城市想要增加多维度吸引力,自身的发展是根本,通过自身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改善人才成长、就业、生活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但同时,提升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能急于一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终日乾乾的耕耘。

从诚意满满的“招贤令”到暖心的各项举措,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过暴雨和疫情的郑州,并未被打倒,而是正在蛰伏前行,蓄势待发。(凤鸣作者 陈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