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中秋节开始,就是吃大闸蟹的好时机。但总有一些人被告诫不能吃螃蟹,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鲜嫩的蟹肉送进嘴里。
真的要受这样的委屈吗?到底哪些人不能吃螃蟹?
螃蟹哪里不能吃?什么样的螃蟹不能吃?
今天来跟大家讲讲这些问题,让大家放心尝鲜。
你能吃螃蟹吗?
蟹肉和其他的贝壳类的食材一样,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不同种类的蟹具体成分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特点都是类似的。
以大闸蟹为例,(学名中华绒鳌蟹,也俗称河蟹、毛蟹),白色蟹肉中的蛋白质可以达到22%~24%,脂肪只有3~4%。减肥的人也可以稍微多吃一点,甚至“三高”的人,吃掉一只螃蟹的蟹肉也没问题。
包括孕妇也是可以吃蟹肉的,只要保证食材新鲜、卫生、做熟,不会有什么危害。
但如果对海鲜过敏,或者有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就真的只能看着别人吃螃蟹了。老人、婴幼儿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少吃一点尝到鲜就行。
蟹黄是啥,也能吃吗?
蟹黄是螃蟹的肝胰腺(Hepatopancreas)和性腺,这部分脂肪肥厚,营养富集,口感也非常鲜美。母蟹的蟹黄中还包括了卵巢,而公蟹紧邻蟹黄的白色蟹膏则是它的副性腺,这些部分大多数人也都是能吃的。
虽然说脂肪确实比较高,不过蟹黄本身也没有多少,过节吃一点还是可以的。而且蟹的脂肪中超过一半都是相对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能补充一些EPA和DHA。
但有两类人确实不适合吃蟹黄:
一是有血脂异常、高胆固血症的人。蟹黄中的胆固醇较高。
二是孕妇。肝胰脏中容易富集镉等重金属,以及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对胎儿发育有较大的危害。建议蟹黄少吃或不吃,蟹肉没关系。
螃蟹到底哪里不能吃?
蟹壳打开条状的鳃不能吃,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对外界水体进行过滤,容易富集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
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是蟹胃,一条黑色条状物是蟹肠,消化部位也容易积累污染物,尽量避开。
比较有争议的是埋在蟹黄正中、有黑膜覆盖的六角形“心脏”,传统说法中它被认为是蟹“最寒”的部位,千万不能吃。
这个部位确实是螃蟹血液循环关键的部位,相对血液较多,但从理论分析不至于造成什么不良后果。你想吃可以吃点试试。我反正吃过了,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味道,不太好吃。
要警惕的是死蟹、生蟹!
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吃到的螃蟹新鲜、熟透。
蟹为什么要吃活的?
螃蟹死后细菌会大量繁殖,并腐蚀蟹肉中的氨基酸。这时不仅蟹肉的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胺,容易导致呕吐、腹泻、过敏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引起休克和脏器衰竭。
所以追求螃蟹的“鲜活”真的很有必要,网上很多卖螃蟹的店家也会打出“保证鲜活”、"死蟹包赔"的承诺。
怎么判断螃蟹死活?
螃蟹送到家之后,可以立即把螃蟹放到水里,活蟹不久就会开始吐白沫。
还可以捏起蟹背轻轻晃动,如果蟹爪坚挺且开始扑腾,也说明螃蟹还活着。反之,如果螃蟹在水里不吐沫,晃动、挑逗也没有反应,很可能就是已经死了。
如果发现了死螃蟹,建议舍弃,不要抱有“可能刚死,还比较新鲜的”侥幸心理。我们很难判断到手的死螃蟹已经死了多久,而螃蟹死亡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就会越多。
吃生蟹有什么风险?
很多沿海地区还会吃醉蟹、呛蟹,需要提醒一下,这两种蟹都是生的。
贝壳类水产中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甚至诱发败血症的病原菌很多,而无论是拿酒泡,还是拿盐水泡,都不能起到杀菌的效果。
除了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以及各种寄生虫,生蟹还可能携带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这两种疾病的传染性都很强,可能连累身边的人一起上吐下泻。
所以,无论是蟹还是其他海鲜,都建议煮熟再吃,清蒸蘸点姜醋汁,是最简单、鲜美又安心的吃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