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位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分享履职故事
1月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通道”开启,6位来自不同战线的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围绕营商环境、生态经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话题,分享精彩履职故事。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张昕
省人大代表陈玮:
“掌上登记” 上午刷脸下午拿到执照公章
省人大代表陈玮介绍,2021年8月份,她所在公司急需成立一家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先在网上填写申报材料,然后在“河南掌上登记”APP上刷脸确认,当天下午就申领到了营业执照和全套公章,政府的服务,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以前企业要创新、想创新,多数是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特别是基础性应用研究与前瞻性创新研究,不得不依托外部。”陈玮说。2020年11月,她所在的企业筹建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研发人员有108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38人。开发的项目即将产业化实施,这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陈玮建议,随着现代化河南的建设,势必会对营商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更多的惠企利民政策,让河南的营商环境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
省人大代表崔晓霞:
让农民“先富脑子、再找路子”
省人大代表崔晓霞认为,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职业教育从业者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当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航员”。崔晓霞说,近年来,柘城县职教中心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先后开发了10多门课程,在全县每个乡镇设立培训点,开展养殖、种植等方面技能培训,让农民“先富脑子、再找路子”。
当好产业振兴的“护航员”。“我们以乡为单位建立了专门的技能培训联络群,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和全程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经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40多期,培训人口18000多人,帮助群众实现了“一技在身,挖掉穷根”。
当好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员”。目前,柘城县职教中心在校生4200多人,22个专业,涉农专业学生不足300人。“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三农’发展新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进行订单式、冠名式培训,培养更多高层次新型技能人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我们职教‘人才输送’的新力量。”
省人大代表王菊仙:
让科技带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王菊仙在“代表通道”展示了一个透明盒子,里面是一种新型传感器,把它装在鞋底,通过检测足底压力分布,可以通过判断使用者的体态健康状况,进行疾病的预警和治疗。
应用创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20世纪末,王菊仙所在的汉威科技集团,从最基础的材料开始搞研究,攻克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产品的一致性难题,首次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之后,汉威科技持续深耕基础研究,陆续研制出几十种传感器,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针对疫情防控时居家隔离需要,王菊仙介绍,他们利用门磁和物联网技术,率先研制出电子封条,把它安在门上,能够精准管理隔离人员,随后加紧生产,送到了抗疫第一线,确保了居家隔离效果。同时,电子封条能够重复利用,有效节约了资源。
王菊仙建议,统筹建设MEMS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解决我省行业共性需求,加快产业步伐。同时,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地企业开拓市场,让科技带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赵洁:
有了生态保护的“根”,才能长出高质量的“果”
“我的种植基地在黄河边,我认为有了生态保护的‘根’,才能长出高质量发展的‘果’。”省人大代表赵洁说。
赵洁说的第一个“果”是苹果。赵洁带领团队引品种、开荒山、建水渠,第一次种植了600亩的苹果,一亩地最多收入1万元,现在他的苹果基地已经扩大到12000亩。第二个“果”是养鹅。“发展林下共养经济,鹅能吃草,鹅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同时生态鹅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一举多得!”
种植苹果、养生态鹅,使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但怎样才能让高质量发展的“果”越长越大呢?赵洁的答案就是:必须培育好生态保护的根!赵洁带领团队在山下修了蓄水坝,山上建了蓄水池,把山下的水抽到山上,并给整个苹果园铺上了地布,实现了水资源集约节约化利用。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苹果相关周边产品的研发,计划把沿黄地区的其他特色种植引入到基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赵洁说。
省人大代表胡善信:
念好“三本经”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省人大代表胡善信在村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44年,靠着“三本经”带领光山县帅洼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
第一本是茶叶经,帅洼村耕地面积只有1000多亩,但山林面积有16000亩,现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种植了4000多亩茶叶,销售遍及全国各地。第二本是生态经,帅洼村瞄准乡村生态游,修建了20多公里旅游线,规划了4个旅游区域,打造了万亩生态林海等特色旅游项目。同时通过民宿和农家乐,把板栗、茶油、糍粑等土特产销售了出去,带动村民增收。第三本是文明经,村里成立了“道德评议协会”,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农户”等评选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民们劳动致富的精气神非常足。
胡善信表示,自己一定会继续念好这“三本经”,走好具有“帅洼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省人大代表范军:
守正创新 打造“中原人文精神三部曲”
“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刚刚闭幕,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倍感振奋。”省人大代表范军激动地说。
师从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先生的范军,常想起常香玉说的“戏比天大”,就是“干啥就得敬啥,工人敬厂,农民敬地,咱演员就应该敬戏”。
范军说,多年来,河南曲艺人坚持守正创新,将曲艺和话剧创新融合,打造“中原人文精神三部曲”,原创方言剧《老汤》、《老街》和正在创作的《老家》,这三个剧目分别讲述中原诚信、文化传承和根亲文化,并在全国各地展开巡演,给全国观众带去了中原的好故事。
范军认为,作为曲艺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曲艺红色文艺轻骑兵“短、平、快”的特点,把欢乐和笑声送到千家万户。创作出更多让人民满意的好作品,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曲艺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