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证”的“技能河南”如何发力提质?省政协委员张林“支招”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教育 > 正文

“人人持证”的“技能河南”如何发力提质?省政协委员张林“支招”

职业教育,为学生铺就技能成才之路,奏响技能强国的最强音。河南省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为河南乃至全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2021年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教育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河南成为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省份之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锚定“两个确保”的目标,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第一大战略强力推动,强调加快建设“技能河南”。

“人人持证”的“技能河南”如何发力提质?省政协委员张林“支招”

作为职教大省,河南的职业教育应如何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建议,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与培训工作。

“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一样,教学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我曾对我们学校的老师讲过,我们招录的几乎所有老师,包括博士、硕士在内,都不能胜任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因为他们接受的是系统的学科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体系、科学体系,培养目标大多是学术人才、研究型人才。”张林说。

而职业教育所强调的是就业导向、实践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所以,新教师到任后,他们面临艰巨的转型任务,尤其需要补上真实生产经营实践这一课。否则,他们就教不好学,学生学不会,老师也很苦恼,培养出的学生就业能力也提高不上去。

张林指出,这是关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最大“痛点”。对职教师资而言,当务之急是把实践能力这一课补上去,才能胜任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这一“痛点”解决起来很难、很复杂。要补短板、强弱项,必须组织他们走进企业、走进市场,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和各种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对此,张林建议,教育、人社部门在安排职业院校各类师资培训时,加强企业实践环节的安排。扶持有责任心、有意愿和能力的企业设立行业企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基于一线生产经营任务,设计实践训练(教学)模块,突出教师实践感知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切身体会实际岗位对教学的需求。

“还可以设计校企协同创新的科研模块,帮助教师了解企业技术技能创新需求,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当然也可以筹划设计校企互助项目,利用教师的知识优势,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利用企业的优势,采取‘学徒制’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他说。

此外,在当前的劳动就业市场上,“就业难”和“技工荒”同时并存,反映出技能人才供需之间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说明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培养培训和输出的人才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张林还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对各产业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工种)进行规范的信息统计与权威发布,用于引导指导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办学专业(工种、方向),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社会适用度,破解“就业难”“技工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