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洛阳盘活古都文脉,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母亲河畔的中国】洛阳盘活古都文脉,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翻一页是厚重,品一口是文化。面对新时代机遇,有着厚重历史的洛阳会如何讲好黄河故事?10月13-14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神都洛阳,围绕古都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续写黄河故事发展新篇章。

深挖夏都遗址风采,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正值深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附近,芦苇荡漾,透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低声诉说着千年前的文化。

【母亲河畔的中国】洛阳盘活古都文脉,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夏都遗址博物馆是世界最大单体夯土建筑,共分为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展出夏代珍宝近2000件,讲述夏代历史样貌,展华夏第一王都之气魄。

【母亲河畔的中国】洛阳盘活古都文脉,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侯玉科介绍,去年,洛阳市政府投资近千万打造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为夏文化插上数字的翅膀,让文物“活起来”,增加博物馆的粘性、趣味性。尽管受到疫情和洪水的影响,博物馆开馆两年来,已经接待了近300万人次,惠及更多的群众。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洛河而知华夏。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夏文化探索的核心区域,推动夏文化研究、加强夏文化历史遗产系统保护,对于洛阳市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洛阳以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重要抓手,注重融合,创新发展,将散布于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打造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前沿阵地。

盘活历史文脉,擘画发展新蓝图

洛阳藏着一座城,完美展现了盛唐神韵,随处能窥到大唐的一抹繁华盛景。洛阳隋唐城·宫城,又名紫微宫,应天门、明堂、天堂和九州池,连成一条壮丽的天际线,充分展示了大唐风貌和气势。

【母亲河畔的中国】洛阳盘活古都文脉,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

明堂是紫微宫的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共三层,气宇轩昂,巍峨壮丽。1300多年前这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宫大乐舞的朝堂所在。走入大殿内,被眼前金碧辉煌的大厅震撼,仿佛穿越时空,欣赏她指点江山的非凡气派。天堂高千尺,富丽堂皇,能瞰百里。站在天堂最顶层,远望巍峨延绵的邙山,俯瞰整个洛阳城,将美景尽收眼底。

(徐凯拍摄)

(徐凯拍摄)

据了解,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九洲池推出“夜景、夜享、夜舞、夜茶、夜宴、夜妆、夜玩、夜画”八大主题的展示、游览内容,让广大市民和来洛游客欣赏恢宏大气的隋唐夜景、如梦如幻的室内光影等。应天门“古城夜韵”灯光秀则是将音乐、影片、建筑、历史融为一体,讲述洛阳千年历史变迁,打造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

拂去千年尘埃,泼洒时代浓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前,洛阳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传承展示河洛文化、推进大遗址保护、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全面释放洛阳的文化魅力,努力建设具有洛阳特色、华夏气派、国际水准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