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走进兰考,在九曲黄河最后一弯聆听焦裕禄精神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母亲河畔的中国】走进兰考,在九曲黄河最后一弯聆听焦裕禄精神

九曲黄河十八弯,兰考便是最后一弯。提起兰考,你最先会想到什么?

10月1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黄河流域九省区网信办及中国新闻网、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映象网承办的“母亲河畔的中国——溯源黄河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网络主题活动在河南开封正式启动。13日,参访团跟随主办方的脚步,来到乡村振兴模范县城——兰考,在九曲黄河最后一弯感受黄河文化,学习焦裕禄精神。

“焦桐”树下,聆听焦裕禄同志的壮丽史歌

曾今,这里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严重,是兰考群众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多年前,为了挡风压沙,时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决定在这里栽种泡桐。“这种树能在沙窝生长,长得又快,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成林之后,旱天能散发水分,涝天又能吸收水分,可以林粮间作,以林保粮。”

现在,无数泡桐蔚然成林,为兰考遮风挡沙。50余年间,泡桐林默默守护着兰考,树下纳凉休闲的村民越来越多,几度泛滥的黄河水患,已成为滋润兰考的清澈水源。

在这群泡桐林中,有一棵格外特别。这是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一株小树苗,如今已长成5米多粗、26米多高的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之为“焦桐”,以此纪念焦裕禄为兰考人民做出的贡献。

今天,兰考的泡桐种植面积有40多万亩,不仅彻底锁住了风沙,改善了生态,还带动了民族乐器产业,当年的治沙树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走在张庄村幸福路上,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红砖黛瓦,山楂满挂枝头,一个古朴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赫然在目。现在的张庄村幸福路,干净敞亮,街道两旁是村民自发开办的特色产业商店,还有戏院,图书馆,助农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钱包鼓,文化浓的幸福生活。

谁又能想到,在解放前,这里曾是有名的大风口,沙丘遍布,贫困凋敝。解放后焦裕禄带领除三害工作队在该村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留下了宝贵的焦裕禄精神。多年来,张庄村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懈努力,让整个村子焕然一新,村民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幸福路”。

闫春光是张庄村众多脱贫者中一个成功的代表。2010年,从苏州务工回来的闫春光在家里建了一个能养2000只鸡的鸡棚,开启了养鸡事业。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禽流感后,闫春光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但是他并不放弃,坚定着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的信念,2015年,闫春光成功脱贫,并带动了三名同村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在闫春光看来,年轻就是资本,跌倒能爬起来、站起来才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闫春光的致富路就是张庄村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政策助力、旅游带动”的总体发展思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庄越变越美。

九曲黄河最后一弯,美妙兰考正值芳华

“变化大着呢,以前这个河道脏乱差,空气也不好,现在这风景区建设地多美。”提起黄河湾风景区的变化,东坝头乡村民感慨到。

黄河湾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直辖县兰考县西北部的东坝头乡,距县城10公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弯。历史上黄河多次在黄河湾决口,在黄河大堤内形成了多处沙丘沙岗、滩涂湿地、岛屿沙湾。

1952年,毛主席到此视察,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此后几十年,兰考东坝头乡几代人接力奋斗,走向了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防治黄河建设征程。

几十年来,黄河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在河边养鱼鸭,猪棚的臭味传得很远。现在,严禁养鱼捕鱼、兴建大堤走廊……一个个惠民政策出台,当地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生态环境的提升也助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提升。

走进兰考,有数不尽的美好传言,唱不完的英雄之歌,道不完的成长故事。兰考,正值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