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病毒的人:14.6万人昼夜坚守核检一线

直面病毒的人:14.6万人昼夜坚守核检一线

原标题:直面病毒的人:14.6万人昼夜坚守核检一线

开栏的话

疫情再度突袭,城市又历考验,越艰险越向前。“你为千万人坚守,千万人必为你守护。”勇奔一线、救死扶伤;足不出户,自我防护……从个人到家庭,从单位到社会,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公,一起携手,共克时艰,所有人汇聚成了战疫必胜的磅礴力量。

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者的双眼、观察者的触角,陆续推出《郑在战疫》特稿系列作品,向郑州这座历经磨难、勇立潮头的城市致敬,向郑州人这个守望相助、永不言败的群体致敬!

“这场战争当然会赢”,疫情再来的时候,她们没有畏惧,内心却十分清楚要拼尽全力。

曹阳一直把核酸检测当作是与新冠病毒的战争。她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第一批被抽调的护士之一,接到通知前,她计划带儿子去上海看望三年未见的爷爷奶奶。而此刻,“她要先跟病毒打仗”。

7月30日,刚刚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郑州市,在排查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此后又新增了多名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面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同时,郑州又要开始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潜在病例的分布及其活动轨迹未知,传染扩散风险情况不明时,立即启动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可以迅速发现潜在病例,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那天开始,两万多名医护人员一道,奔赴核酸检测一线,成为直面病毒的人。

图片

至今,郑州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过四轮全员核酸检测,每轮采样医务人员约有2.6万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近12万名。目前,郑好办APP系统已经归集了郑州1200多万居民的6000多万份核酸检测结果。

“这场战争当然会赢”,疫情再来的时候,护士吴慧芳的内心没有畏惧,但她和同事都清楚,她们要拼尽全力。

奔赴:“妈妈要去跟病毒打仗”

7月30日17时,郑州市二七区发现一例核酸初筛阳性,经复核,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7月31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对郑州市部分区域实行分类管理。一时间,很多人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半个小时集合,七点半集合完毕。”7月31日早上七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在群里发布了集合信息。

冯晓莹正带着女儿在楼下买菜,接到通知,她扔下手中的菜,拽着女儿飞奔回家,简单收拾后,出了门。把女儿暂时安置在邻居家,路上冯晓莹通知了妈妈过来照看孩子。

31日接到通知的还有罗嘉依,刚下晚班的她睡了一会儿,在心里计划着回老家把一岁半的女儿接回来。这个想法被突然的任务打断了,罗嘉依匆忙收拾完毕。丈夫开车送她到医院的一路上,好几次欲言又止。“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到了集合地点,丈夫只留下了一句叮嘱的话。

图片

出发后的第二天,罗嘉依得知丈夫肾结石发作住了院,家里没有人,疼痛难忍下他强撑着开车到了医院。“我也没办法照顾他”,罗嘉依有些自责。后来,医院让家里有困难的人上报情况,可以申请回去。“考虑再三,还是坚持到最后吧。”罗嘉依说,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也支持她的决定。

曹阳接通知离开家的时候,正在旁边玩耍的儿子问她要去哪里,小朋友已经三年没见过爷爷奶奶了,曹阳正计划着休年假回上海一趟。儿子天天盼着曹阳休年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计划泡汤了。曹阳觉得愧疚,“妈妈要去跟病毒打仗”,她用最易懂的方式跟孩子做了解释

其实,7月30日,郑州刚出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冯晓莹就向护士长提出了申请,“随时待命,啥时候需要啥时候就上”。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罗嘉依和曹阳,三人都是急诊科护士,工龄超过七年,8月1日本是休年假的时间。但作为医护人员,她们觉得自己最应该到一线。

开战:1200多万居民的核酸检测

采样、送检、检测、录入、查询是核酸检测的全过程,采样是关键的第一环,直接影响疫情防控进度。

为了尽早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就显得十分必要。

郑州市总人口1200多万,为了加快检测速度、提升检测效率,郑州全员核酸检测采用10混1的检测方式,即“混检”模式,十人为一组,混合标本若为阴性,则该小组全为阴性;若为阳性,则该小组十人全部单独采集、重新检测。

7月31日,冯晓莹成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第一批派出的核酸检测人员,同行的还有曹阳和罗嘉依。按照防疫要求,直面病毒的她们要全副武装,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手套。

图片

为了方便居民排队,核酸检测的地点大多选在户外。下午两点在高新区,核酸检测小组的医护人员还没到,现场的工作桌、遮阳棚、大冰块已经准备好了。三十多度的高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人很容易脱水,冯晓莹带了杯水,准备现场补充下体力。到达后,社区负责人告知当天备采居民八千多人,冯晓莹顿了顿手,放下了水杯,上一次厕所就要再换一套防护服,“防护服很贵,我们都很心疼”,冯晓莹说。

试剂盒、棉签、手消、试管,整理好台面,“开战”,曹阳一直把核酸检测当作是与新冠病毒的战争。“抬头、张嘴、说‘啊’”,曹阳站起身弯着腰,刚好看到喉咙上壁,手消、采样一气呵成,转手给罗嘉依装入试管,全程不到十秒。手消、采样……一个接着一个,每天这样的动作要重复上千次。

图片

“腰疼,每天都是腰疼,胳膊也是僵硬的。”郑州市核酸检测以咽拭子为主,隔着桌子很难精准采样,医护人员大多都是站起来前倾着身子。

虽然有冰块和风扇降温,但防护服不透气,内热外冷,汗水积聚在橡胶手套里,手长时间浸泡在汗液里,形成深深的沟壑,这对拧试管的医护人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有的同事都拧出了水泡”。

就这样,罗嘉依和曹阳每人一个小时轮换着采样和拧试管。相对于采样,拧试管稍显轻松些,也是医护人员所谓的休息时间。

图片

当天晚上11点多,连续工作9个多小时后,八千余人的核酸采样全部完成。曹阳她们已经顾不得全身酸痛,在回酒店的大巴上,伴随着车子的缓缓发动,医护人员进入了梦乡。

配合:90多岁卧床老人起身敬了一个礼

吴慧芳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8月10日抽调、支援二七封控区做核酸检测的护士。

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8月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赵东阳表示,郑州此次疫情主要是由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起。

在外人看来,吴慧芳工作的封控区危险指数很高,但她并不害怕,“我已经打了疫苗,吃了定心丸,郑州今年防控的力度和速度都特别快,并没有去年那么恐惧。”吴慧芳感受到,普通市民面对这场疫情也不恐慌,刚经历过暴雨的郑州市民更加团结、勇敢。

郑州市一次全员核酸两天做完,一个社区24小时内做完,一个居民十秒做完,而核酸进程的快慢,很大因素上取决于居民的配合度。很多人认为,老人和小孩一直是核酸检测困难户,冯晓莹却不这么认为。

有一次,冯晓莹上门为90多岁高龄的老人做核酸检测。老人行动不便,日常由保姆照顾,远在上海的女儿委托社区上门做检测,当晚,冯晓莹和同事到达时,老人正准备睡觉,一看到她们进来,卧在床上的老人张大了嘴巴,结束后两人正要离开,老人强撑着站起,由一旁保姆扶着,向冯晓莹和同事敬了个礼,两人连忙鞠躬回应。

图片

不久后,冯晓莹四人又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到中原区一家福利院做核酸检测。她们坐上车才知道,福利院里残疾和智力障碍人群占一多半,这是一场艰巨的考验。

车子驶入福利院,冯晓莹通过窗户就看到了操场上的老人已经排好队在等候了,有人推着轮椅,有人好奇地看着她们,最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口罩戴得都很规范,没有一个露出鼻子和嘴巴。”

检测开始以后,一位大爷看到棉签,突然就跑开了。福利院陪同的两个工作人员合力架着老人,罗嘉依把压舌板放入,冯晓莹跪在地上把棉签伸到嘴里,取样也顺利地结束了。

之后,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被推了过来,工作人员提前告诉两人称其脾气不好。“啊,喊出来”,老太太不作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好不容易张开了嘴,罗嘉依把棉签伸入,入喉的不适感让老太太发了怒,一脚踹在罗嘉依身上,她连忙起身,完全顾不上别的,继续开始了检测。

让罗嘉依印象深刻的事也发生在福利院,一位老人推着另一位老人过来,上前就“笨拙”地说着“身体健康”向她们鞠躬,结束后再次重复了同样的动作。罗嘉依内心的感动至今还在,“在这样的时期,‘身体健康’应该是他们最朴素最真诚的祝福了。”

福利院共有六百多人,核酸检测正常一个小时完成,最终是以三个小时结束。收工后,冯晓莹才注意到跟罗嘉依一样烂掉的脚套,两人相视一笑,算是给对方的鼓励。

守护:期待疫情早点过去

如今,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已经进行了四轮,第五轮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也已完成。 冯晓莹明显感觉到,工作越来越轻松,“大家都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每个人都很配合”。

8月3日,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邢慧娟第三次被派往封控区为居民做核酸采集。晚上9点40分,她正在二七区小赵寨村社区为居民做核酸采集,突然停电了,四周漆黑一片,当时还有居民在排队等候,大家没有商量,医护人员和居民自发举起手机闪光灯照亮了工作台。

突然有三、四束光一下把我这儿照亮了,我就看得特别清楚,采集也没有中断,我特别感动,有居民一直在我头顶上方举着手机。”那一刻,邢慧娟心里瞬间涌进一股暖流,连日的辛劳,她已经记不清为多少人做过核酸采集,只记得最长的一次是从下午1点做到了次日8点,直到小区居民全部采集完毕才结束,整整19个小时。灯光照亮那一刻,她更加坚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在核酸检测现场,社区工作人员都想尽办法为医护人员降温,搬来电风扇对着冰块吹,努力制造出冷气。还有居民不断地送来冰水和雪糕,放下就走。实在太热了,曹阳就把腿放在冰上。检测结束后,冯晓莹把防护服脱掉,绿色的手术服已经被汗浸透成了墨绿色,站在太阳下晒着。问起原因,冯晓莹解释说:“空调太冷了,衣服湿了吹冷气容易感冒,不想影响接下来的进度。”

图片

后来,曹阳听到了一个温暖的称呼,防护服包裹下的她们被称作“守护神大白”。因此,她们每次穿好防护服,都会在彼此的衣服上写下医院、名字和鼓励的话,“虽然不能跟每一位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交流,希望防护服上的话能多给他们一点力量。”吴慧芳说,七夕节那天,她们特意画上了一个小爱心。

由于身在封控区担心家人牵挂,吴慧芳每天都要给家里报平安,四岁的女儿每天都要打视频电话问她去了哪里。“妈妈去打病毒了,等妈妈回家给你带礼物”,吴慧芳原本打算休年假带女儿去她一直向往的海边,现在她只希望疫情可以快点过去。

曹阳也计划着,等疫情过去,她一定要信守承诺,带儿子去上海看望三年未见的爷爷奶奶。罗嘉依心想着,隔离结束了她要赶紧回老家接回许久未见的女儿。冯晓莹记挂着临时被抛下的女儿,她想跟孩子当面道个歉,跟她讲讲妈妈这些天做的事情有多么伟大。(来源:正观新闻 记者 张香梅 实习生 许静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