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造船业惊艳全国航运
河南
河南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淮滨造船业惊艳全国航运

淮滨自古就有“中原出海大通道”之美誉。在长江有“十船三淮滨”之说。2018年11月,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淮滨县造船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8月的淮滨天空蔚蓝,白鹭齐飞。8月3日,新闻工作者在淮滨县三号码头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手中的活计,焊花飞溅,一艘艘新造的大船气魄壮观,宛如一条水上蛟龙横卧在这里,成为千里淮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淮滨造的船质量好,价格也相对便宜,我造的2800多吨位的货船马上就好了。”来至江苏省镇江市的刘勇从事水上运输已经20多年,以前的旧船已经跟不上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更新换代了,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淮滨,再造一艘大货船到长江靠运输货物赚钱。

“淮滨这里的环境好,要什么有什么,在这里造船不用操太多心。”在另一家造船公司,来至湖南省的孙成功于两个月之前来到淮滨,他造的2000多吨货船已完成70%。

像刘勇、孙成功不远千里从外省来这里造大船的有很多,其中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湖南等客户占造船厂一半还多。

“今年以来淮滨县造船发展异常火热,在建的60余艘轮船即将完成,目前还有200余艘的订单。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加剧,加之航运形势复苏,今年订单充足,预计全年完成400余艘,创近几年历史新高。”淮滨造船园区书记杨勇告诉新闻工作者。

造船业是淮滨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自古以来沿淮居民就具备下河能驾舟、上岸会造船的本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淮滨县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国营造船厂。进入新世纪以来,淮滨县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素有“工业之冠”之称的造船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性,站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前瞻性的提出了链条式发展、配套性带动、升级性改造,打造内河流域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

淮滨造船厂经历了小木船、水泥船、钢质波轮、游艇四个发展阶段。淮滨县县委、县政府经过科学论证,针对造船业发展提出“产业化发展、园区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实施“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即依托船舶制造,打造沿淮十里造船工业带;依托船舶配套产品生产,打造船用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区;依托船舶研发中心,打造造船业社会化公共服务区;依托淮滨“公、铁、水一体化”物流优势,打造淮河流域中小型船舶、船配产品、船运物流区。至此,一个特色鲜明、体系健全、规模发展的中小船舶制造基地—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

目前,淮滨县造船造船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为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基地,其技术水平代表着河南整体造船水平和淮河流域的先进水平,淮滨船舶制造成为整个河南内河航运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在长江、京杭运河进行营运的船舶,河南籍人员近4万人,淮滨籍船员就占有3万余人,占比达80%。

“2020年12月28日,交付海南三亚的“雷莉号”游艇,和今年7月16日交付江苏省镇江市的“盛华港务8号”港作拖轮,证明淮滨县造船业已经具备向高精尖造船行业进军的能力。” 淮滨造船园区书记杨勇说。

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区域特有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离不开一个地方特有的区位竞争优势,离不开一个地方特有的产业发展文化,淮滨县造船特色产业之所以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区位、交通、技术、金融优和产品比较等五大优势。

“近些年,淮滨县造船业产品多出口到苏丹、俄罗斯等地,被济南战区批准为战区船舶制造维修(河南)动员中心。其生产能力、生产技术代表河南省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淮滨造船园区书记杨勇告诉新闻工作者。

“在这里工作好,工资高,离家又近,可以照顾到家人,每月工资接近一万元。”家住淮滨县王家岗乡马岗村村民符庆辉高兴地说。

“十里造船”的兴盛,成就了淮河水系最大的滩涂造船基地,也成为当地造福一方的支柱产业。淮滨造船业的发展,已经带动航运、机械制造、电力、轻工、物流、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每年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数万个,实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致富的愿望。

“下一步,我们将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批复与实施为契机,依托‘万人助万企’的绝对优势,重点打造“豫南船舶之都”,“休闲游艇制造之城”,实现产城互动,打造新产品、形成新业态,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开启河南通江达海的产业大门,为‘滨淮福地 临港强县’增光添彩。”淮滨造船园区书记杨勇表示。

淮滨的造船业,让全国业界惊艳!船造好,顺淮河主航道一路东去,入运河,进长江,达沿海,畅通无阻。我们淮滨造船业、航运业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出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