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797年,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三年,有着“郊寒岛瘦”之称的诗人孟郊高中进士之后心情激动,他骑马飞驰在长安道上,于春花烂漫之中诗兴大发,于是下马成篇,写出人生颠峰之作名为《登科后》。那时候看花观景,骑马是最为快捷的方式,如今看城市风景,坐地铁无疑是一种既便利又便宜的交通方式。
郑州成为一省之省会与交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889年(光绪十五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奏请修筑卢汉铁路,在铁路过黄河的问题上选定在黄河郑州段修铁桥的方案。1898年年底,路汉铁路从汉口玉带门、北京卢沟桥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5年11月25日,郑州黄河大桥建成,从此一桥飞架南北,人们可以坐着火车看黄河胜景。这条干支线共计1311.4公里的铁路后来改名为京汉铁路,为郑州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后来人们说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会从开封移至郑州的重要理由是有交通优势,便于业态布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说郑州地铁,其实要先了解一下世界地铁与中国地铁的发展历史。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大都会地铁开通,当年运载旅游950万次,从此,人类开始拥有“地铁时光”。1969年10月1日,作为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的献礼,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设计的北京地铁建成开通,由此,首都北京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20年5月1日,中国有47个城市发展了地铁,其中内地城市41个,港澳台地区城市6个。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一号线开通,这个城市从而成为中国内地第19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21年3月,郑州地铁已有七条线路运营,每天100多万人选择地铁出行。
地铁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对于郑州来说,它把各个城区串连结在了一起,把各个城区的景点、景区连成了线路,更把各个城区的历史文脉串连了起来,使得郑州有了时空交错的感觉。如同孟郊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有了地铁,我们也能把郑州美景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收眼中。不过,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个观景客吧。我们更应做寻找故事的人。
试着说几个故事吧。
众所周知的西流湖,为何名叫西流湖?那是1954年3月,为了解决郑州市民的吃水问题,经河南省政府批准,郑州市在郑州西郊贾鲁河一处旧河道兴建柿园水厂。贾鲁河受自然秉赋的影响,水体自净能力有限。随着郑州城市居民的增加与城区的扩大,市民生活用水与工业生产用水矛盾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70年7月1日,郑州市动工兴建“引黄入郑工程。”郑州地势随中国的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天下黄河向东流”,黄河郑州段也不例外,但是郑州人以提灌的方式从邙山提灌站将黄河水从东面引向了城西,后来形成一个湖,故尔起名西流湖。
地铁1号线在郑州碧沙岗公园有一站,公园最初是冯玉祥将军为安葬北伐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牺牲将士所建之陵园,这个故事郑州人大都熟知。但是写出过《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中国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曾经到此一游,且写过一篇《碧沙岗游记》也就鲜为人知了。
还有现在时髦的曼哈顿。拆迁以前叫做燕庄。20世纪90年曾经有无数个在打拼的“郑漂队员”在此安营扎寨,上演过许多青春故事。现在,那一批人大都在郑州成家立业,成了这个城市的中坚力量。郑州故事有许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被埋入了时间深处,需要花时间进行打捞。有了地铁,我们就可以让脚步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把这些事情当成怀旧的课业来做了。这也是很有趣味的事情吧。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火车成全了郑州,是地铁成就了郑州。日辉月映山河在,不辞长作郑州人。一年正是春好处,就让我们进入“地铁时光”,在这个有故事的城市做一个有意思的人。(作者/郭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