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彬委员:建议建设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拉近“黄河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时政 > 正文

曹永彬委员:建议建设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拉近“黄河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多元一体”,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上,河南要做表率、当龙头,担负起承东启西的重要职责,系统性地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这一国家命题牵头做好,唤起“黄河文化共同体”整体意识,培育“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地位。

河南省政协委员曹永彬

河南省政协委员曹永彬

河南省政协委员曹永彬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方兴未艾的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只有用新思维、新玩法,才能上新台阶,也只有利用新技术手段,才能为做好黄河文化这道题加分,才能助推河南打造文化产业强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他提出建议,建设黄河文化数据库,推动黄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是亟需尽早启动的一项基础工程。

曹永彬表示,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应该包括文物资源、非遗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等,真正为黄河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建设黄河文化资源的数据库,需要坚持“分步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数据整理与开发转化相结合”这个原则。

“分步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指,制定数据工程整体顶层设计规划,分步骤有主次地推进,对于数字化最为迫切的应重点突破,比如黄河非遗文化资源、黄河历史文物资源等。“数据整理与开发转化相结合”是指,在推进黄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同步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真正做到一边建设一边发挥作用。

以黄河非遗文化资源为例,虽然目前河南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但从整体来看,河南的非遗文化资源仍较为分散,黄河非遗文化资源还需要系统梳理。虽然近年来开展了非遗传承、保护、展示等活动,但尚未有系统的图片、影像、非遗代表作品的数字化整理。近年来,河南也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黄河非遗文化资源作为河南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却又亟待挖掘的资源宝藏,而制约的瓶颈便是黄河非遗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当相关的黄河非遗资料都不容易得到,就很难推动黄河传统非遗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这方面,“网红”故宫博物院便是成功先例。其通过推动故宫数字化转型,让600岁的故宫年轻而活跃,人们可以在故宫数字文物库中查阅故宫所收藏的186万件文物中任何一件的信息,也可以在家中看到高清全景故宫,“故宫展览”App还打造了7X24小时线上展览,而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文创产品打造,让故宫文创扛起博物馆文创的一面旗帜。

曹永彬强调,推动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该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将为文创产品开发、装帧设计、动漫产业发展等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意灵感源泉,并将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激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年轻从业者的创造力。相信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与青年人的创意结合,将迸发出更多灵感火花,黄河文化也一定会诞生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或服务的爆款等,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流行文化现象,真正实现“让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