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派出百余名支教老师,为教育扶贫贡献“海淀力量”
河南
河南 > 教育 > 正文

五年派出百余名支教老师,为教育扶贫贡献“海淀力量”

原标题:五年派出百余名支教老师,为教育扶贫贡献“海淀力量”

2021年1月8日,距离西藏拉萨实验小学放寒假已过去11天。虽然已经结束了又一个学期的援藏教学,重新回到北京的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笑晖依然忙碌,每天要在群里“远程”和当地老师们交流问题。

三年前,2018年,王笑晖曾自驾进藏,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王笑晖暗暗发誓:再也不来了。没想到一年之后的2019年7月,王笑晖就以援藏教师的身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和海淀区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开启了为期三年的“组团”援藏支教生涯。而今,三年时间已过去大半。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基础要求。在农村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之后,农村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优质师资不足、教育资源欠缺等等。

2013年以来,在北京市教育系统落实对口支援和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中,海淀区教委充分发挥区域教育优势,坚持人员帮扶、智力支持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与河北省易县、赤城县,新疆和田市,湖北丹江口市,内蒙古敖汉旗、科右前旗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参与“组团式”教育援藏,让海淀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海淀区教委不断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干部教师心存大爱情怀、勇于挑战自我,五年间,海淀区共有百余名干部教师分赴各个受援地挂职、支教,帮助受援地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生态。

支教梦圆

在西藏贡献教育力量

今年49岁的王笑晖内心一直有个“支教梦”。“我这个人心里是不安稳的,一直想走出去支教,但没有想过到底去哪里。”王笑晖一直在北京工作,自从走上了管理岗位,“支教梦”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

没想到,2019年机会来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组织干部教师“组团式”援藏,王笑晖成功获得了援藏名额。与王笑晖一同援藏支教的还有海淀区五一小学教学处艺体主任庞盛(拉萨实验小学副校长)、海淀区五一小学党办副主任卢欣宇(拉萨市实验小学东城校区教务主任)和海淀区图强二小德育主任苑毅楠(拉萨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区德育主任),以及11名来自北京市其他区县的一线老师。王笑晖和庞盛、卢欣宇、苑毅楠四人共同组成了此次援藏任务的管理团队。

本以为此前已有进藏经历,这次高原反应会没那么严重,“到这儿的第二天就头疼得不行,同事把制氧机给了我,一直吸氧,这才好些。”王笑晖开玩笑说,身体不适也带来了一些“好处”,进藏不到五个月,瘦了20斤。

作为此次援藏团队的“队长”,王笑晖在拉萨市实验小学担任校长。“进藏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做好支教老师自身融合以及当地老师与支教老师的融合,第二步了解学校现状,第三步引领课题研究。”王笑晖对三年的援藏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

2019年8月6日,援藏教师团队到达拉萨。8月8日,王笑晖组织开展了“团队庆生”活动,为两名援藏教师举办了生日会。“支教老师们住在拉萨东郊教育城,我们的援助学校都在市内,距离比较远。”考虑到教师的休息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王笑晖又多方呼吁,在开学前解决了老师们上下班的问题。

王笑晖的点滴付出赢得了老师们的信赖,确保了援藏教师团队的稳定和支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援藏教师开展党支部活动。王笑晖供图

援藏教师开展党支部活动。王笑晖供图

课堂把脉

三个月听了63节课

拉萨市实验小学一校三址,是一所六年制小学,有近5000名学生以及268名教师、12名校级干部、37名中层干部。设备先进、校舍宽敞、各种硬件设施不比北京的学校差,这是王笑晖对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最初印象。

老师教学是什么水平?学生上课的情况如何?到达学校,作为管理人员,海淀区的老师们立马行动起来,开始了“摸底”工作。王笑晖深入课堂,开学仅三个月,就听课63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各个学科,“除了藏文我听不懂,其他的课都听过。”直到现在,王笑晖还保留着“推门就进”的听课习惯。

援藏教师与学生们在一起。王笑晖供图

援藏教师与学生们在一起。王笑晖供图

一番摸底下来,王笑晖的压力更大了:老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班额普遍比北京的大,一个老师带两个班,工作量比较大;上课时间长,老师们每周课时数都有20多节,北京大部分学校才16节。

怎么办?王笑晖申请了援藏资金,开始开展京藏两地交流交往项目,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带动辐射引领周边教师。

2019年10月,开学刚两个月,王笑晖就邀请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骨干教师进藏开展短期援藏活动,从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始,面向拉萨市城关区所属小学的相关学科教师开展了全员培训;2019年12月,王笑晖带领部分骨干教师赴北京海淀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走进了海淀区的六所知名学校,安排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全方位的课堂教学的观摩以及各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介绍,学校社团、校园文化等参观活动,让拉萨的老师感受北京教育的课程化、校本化、多元化……

改变悄然来临。支教团队上课半年之后,几乎所有任教班级的成绩都有所提升,“家长和学生们也非常认可我们的教学方式。”

让王笑晖更开心的是当地老师的变化。拉萨市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巴桑卓玛在参观中表示,“在这堂课上,学生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我感触很深,回去以后,我也要把我的数学课完全地交给学生,我作引导,让孩子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

手把手教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来到西藏,王笑晖尤为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支教老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帮助本地老师提升,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虽然支教老师们工作量都很大,但全都要带队伍、带徒弟。”

主抓东城校区的数学教学工作,牵头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身为东城校区教务主任,卢欣宇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卢欣宇把全校数学教师的课表收集整理,把每天的空课标出来,安排听课工作。第一学期共深入课堂听课34节,重点走进四名年轻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并指导,每月还组织两次数学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

摸排当地学生上课情况。王笑晖供图

摸排当地学生上课情况。王笑晖供图

“我自己是教数学课的,我就从数学入手。”作为北京市的骨干教师,王笑晖多年的从教经验在这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她开始自己上数学示范课。“上完课之后,他们会说‘啊,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王笑晖说,自己上数学课会设计两条线,一条是知识线,一条是思想方法线,“不用死记硬背,也不用划重点,只要慢慢引导启发学生,最终都会学到知识。”在王笑晖看来,上示范课还能让当地的老师们认可自己的教学能力,“会让他们觉得校长的数学功底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提一些教学建议,他们才能心服口服地采纳。”

不只是上示范课,还有说课评课备课、做数学讲座、课题研究……王笑晖手把手地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当地的老师们。

2020年新学年开始,王笑晖又带领数学团队开启了校本研修的征程,首先是全员培训,然后深入每个数学老师的课堂,了解他们的教学水平,最后是深入到年级中参与他们的研修活动。从学生调研到教材梳理,从文献综述到课堂实施,一步一个脚印,“研修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看到老师的进步,我无比欣慰。”

像王笑晖一样,在各地教育一线默默贡献“海淀力量”的支教老师还有很多。自2013年以来,海淀区教委共选派了援助新疆和田干部教师87人、西藏拉萨干部教师16人、青海玉树教师2人,对口帮扶内蒙古教师37人,河北教师57人。当前正在开展援助工作的新疆和田干部教师41人,西藏拉萨干部教师4人,河北教师5人,内蒙古教师5人。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力量”在网上也在不断生根发芽。记者了解到,海淀区教科院对海淀视频资源网进行了升级和优化,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将海淀区的优质课程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同时,为了让受援地的学生也能在平台上学习,海淀视频资源网还增加了“空中课堂”栏目模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有4590个“一师一优课”、189个“校园视频”以及5188个“空中课堂”。2020年4月起,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向各结对地区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资源平台共汇聚了七大模块118个子库的优质内容,覆盖了12个年级159个学科,共拥有了17306个资源课程,包含视频(MP4)、音频(MP3)、PPT、PDF、H5、虚拟交互实验等类型。